送都寺旋公归雷峰

故山南去思依依,苦行终身愿不违。 红叶霜馀孤屿静,碧流天末一帆归。 定因夕照移堤柳,应为新楼改竹扉。 易见堂前相忆处,几多诗句入玄微。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故山:故乡的山,这里指雷峰。
  • 苦行:指宗教徒的一种修行方式,此处可理解为艰苦的修行。
  • 屿(yǔ):小岛。
  • 天末:天边。
  • 玄微:深奥微妙。

翻译

从南边离开故乡的山,心中情思绵绵,立下终身艰苦修行的愿望且不会违背。经霜的红叶落下,孤独的小岛显得格外宁静,碧绿的水流流向天边,一艘船扬帆归来。必定会因为傍晚的阳光移动堤岸上的柳树,应该是为了新的楼舍而改换竹门。在易见堂前相互回忆的地方,有多少诗句蕴含着深奥微妙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以送都寺旋公归雷峰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旋公的祝福和对修行的思考。诗的首联通过“故山”和“苦行”,表现了旋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修行的坚定信念。颔联描绘了秋景,红叶飘落的孤屿和天边归来的帆船,构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颈联则想象了旋公回到雷峰后的情景,新楼和改竹扉体现了变化和新生。尾联提到在易见堂前回忆时,那些诗句中蕴含着深奥的道理,进一步强调了修行的意义和价值。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修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释今壁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东莞人。俗姓温。弱冠出世,习毗尼于鼎湖。闻天然禅师倡道雷峰,徒步归之。禅师一见知为法器,许以入室。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与澹归禅师同日付嘱。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云。未几示寂。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