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澹归法兄见赠之作

青山满眼隔年春,一造桃花两度新。 何幸随听芳草语,不妨同是报恩人。 作家喜见杨岐富,对客惭招雪窦频。 有赠顿忘言外意,感将怀抱向予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óu)以诗文相赠答。
  • 澹归:人名,此诗作者的法兄(称学佛的师兄)。
  • 隔年春:隔了一年的春天。
  • :到,到达。
  • 何幸:多么幸运。
  • 报恩人:此处指有感恩之心的人。
  • 作家:行家,此指擅长诗文书画的人。
  • 杨岐富:用杨岐方会禅师的故事,借指诗法或禅法的丰富。
  • 雪窦:雪窦重显禅师,这里的意思跟“杨岐富”类似,用来形容诗歌或佛法的丰富。但结合诗中的语境,“惭招雪窦频”表达了诗人对频繁展示自己如雪窦般丰富诗学的惭愧之心。

翻译

满眼的青山已经是隔了一年的春天,再次来到桃花处,桃花已经开了两次,显得格外新鲜。多么幸运能聆听着芳草的细语,不妨我们都是懂得感恩的人。我高兴地看到自己在诗学上如杨岐方会禅师般丰富(这里是一种自谦的表达,实际是对法兄的诗表示赞美),面对客人时却惭愧自己如频繁展示诗学的雪窦重显禅师(这里表达了作者的谦逊,觉得自己不应该过于显露)。你赠诗给我,我顿时忘记了诗外的深意,只感激你真诚地向我袒露心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酬答法兄澹归的作品,诗中既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又表达了作者对法兄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悟。诗的首联通过描绘青山和隔年再度绽放的桃花,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万物更新的氛围。颔联表达了作者对能与法兄交流并共同怀有感恩之心的幸运之感。颈联中,作者一方面谦逊地表示自己在诗学上的一些收获,另一方面又对自己可能过于显露的行为表示惭愧,体现了他的自省和谦逊态度。尾联则强调了作者对法兄赠诗的感激,以及对法兄真诚心怀的感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释今壁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东莞人。俗姓温。弱冠出世,习毗尼于鼎湖。闻天然禅师倡道雷峰,徒步归之。禅师一见知为法器,许以入室。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与澹归禅师同日付嘱。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云。未几示寂。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