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马图

· 龚诩
有马生来异骨骼,老病多年伏槽枥。 皮肉消尽精神衰,无复长驱骋材力。 忆昔尔当雄壮时,一食或尽粟一石。 鞍鞯既被不着鞭,千里脩途如咫尺。 安知今日乃如此,欲比驽骀岂能得。 有时自悼一长鸣,奴隶无知谓求食。 残刍败草随意与,半饥半饱度朝夕。 哀哉尔马诚可怜,伯乐无人谁汝惜。 生时识者既寂寥,死骨岂复千金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槽枥(cáo lì):指马槽。
  • (chěng):奔跑。
  • 材力:指体力,能力。
  • 驽骀(nú tái):指劣马。
  • 脩途(xiū tú):长途,远路。
  • 伯乐:春秋时相马专家,后用来比喻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

翻译

有一匹马生来骨骼奇特,年老多病常年伏在马槽里。 它的皮肉都已消尽,精神也很衰落,再也不能长途奔跑施展才能了。 回忆往昔它正当雄壮之时,一顿饭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马鞍和缰绳都已备好,不用鞭子驱赶,千里的路途也如同近在咫尺。 哪知道如今竟然变成这样,想要和劣马相比都不可能了。 有时它自己哀伤地长鸣一声,那些奴隶却无知地认为它是在求食物。 随便给它一些残剩的草料,它半饥半饱地度过每一天。 可悲啊这匹马实在是可怜,没有伯乐这样的人,谁会怜惜它呢。 它活着的时候懂它的人就很少,死后它的骨头哪还能值千金呢。

赏析

这首诗以马为喻,借马的遭遇抒发了对人才被埋没、不被赏识的感慨。诗中先描绘了马年老病弱的现状,与它曾经的雄壮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岁月的无情和命运的悲哀。“忆昔”几句通过回忆马年轻时的威风,进一步凸显了其今昔的落差。而马的长鸣被奴隶误解为求食,更增添了其悲哀与无奈。最后,诗人感慨马生时无人赏识,死后也无人珍惜,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忽视和浪费。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龚诩

龚诩

明苏州府昆山人,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龚察子。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卒,门人私谥安节。有《野古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