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兄宗鲁入京

· 龚诩
少小论交至老成,悲欢离合几关情。 桑榆正拟同幽赏,书剑那知复此行。 膝下苦违头白母,囊中况乏孔方兄。 孤鸾别鹤愁无限,谩托瑶琴诉月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桑榆:桑树和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也比喻晚年。(“榆”读音:yú)
  • 书剑:本指书籍和佩剑,后常指读书学武。
  • 孔方兄:指钱。(“兄”读音:xiōng)
  • 孤鸾:比喻失偶的夫妻或孤独的人。
  • 别鹤:即离别之鹤,也表示夫妇离别,抒发别离的痛苦。(“鹤”读音:hè)

翻译

从小结交的友情一直持续到年老,悲欢离合的种种经历都牵动着我们的情感。 原打算在晚年一同享受幽静的时光,没料到读书学武的你又要踏上这一旅程。 你在膝下痛苦地违背了头发已白的母亲,更何况行囊中还缺乏钱财。 孤独的鸾鸟和离别的鹤充满了无限忧愁,只能随意地把这忧愁寄托在瑶琴中,向明月诉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袁宗鲁入京的不舍和对人生离合的感慨。诗的首联回忆了两人长久的交情,以及共同经历的悲欢离合,体现出深厚的情感基础。颔联中“桑榆正拟同幽赏”表达了对原计划的美好期望,而“书剑那知复此行”则凸显了此次分别的意外和无奈。颈联描写了袁宗鲁的困境,他不仅要违背母亲的意愿离开,而且囊中羞涩,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悲伤氛围。尾联通过“孤鸾别鹤”的形象,将忧愁具象化,“谩托瑶琴诉月明”则表现出诗人试图借助音乐和明月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沉,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友情、离别、困境和忧愁等多种情感元素,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龚诩

龚诩

明苏州府昆山人,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龚察子。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卒,门人私谥安节。有《野古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