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始兴城下

维舟当古渡,依荫卧清流。 伐木无佳友,抡材结石楼。 几年挥汗倦,三伏岂知愁。 病骨炎蒸里,乾坤信自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维舟:系船停泊。(“维”读音:wéi)
  • 抡材:挑选木材。(“抡”读音:lún)
  • 三伏: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翻译

将船停泊在古老的渡口边,依傍着树荫躺在清澈的溪流旁。 砍伐树木时没有好的伙伴,挑选木材来建造石楼。 多年来挥汗如雨感到疲倦,在这炎热的三伏天里哪里会知道忧愁。 我这病弱的身体在炎热中,天地之间仿佛也在自然地飘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始兴城下的所见所感。诗的首联通过“维舟”“依荫”“卧清流”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表现了诗人旅途的疲惫以及对自然的亲近。颔联描述了伐木建楼的情景,“无佳友”透露出一丝孤独之感。颈联提到多年的劳累和三伏天的酷热,但诗人似乎并不以为意,体现了他的坚韧。尾联中“病骨炎蒸里,乾坤信自浮”,则将个人的病痛与广阔的天地相对比,有一种超脱和豁达的意味。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心境。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