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 诸(zhū)子:各位读书人或学子。
- 亭亭:高耸的样子。
- 帝城:京城。
- 金凤阙(què):宫阙名,这里代指京城的宫殿。
- 春气:春天的气息。
- 三晋:战国时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这里指山西一带。
- 黄云:黄色的云,这里比喻沙尘。
- 九边:明朝弘治年间,为防御鞑靼、瓦剌族的侵扰,在北方边境一带设置的九个边防重镇,后泛指边境。
翻译
在新年正月初七这一天,我和诸位学子一同登上观星台远望。观星台高耸,仿佛快要接近天际。京城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春天的气息中,碧绿的山峦间烟雾缭绕。广袤的旷野连接着山西一带,黄色的沙尘从边境弥漫而来。我的心怀无法得到消解,内心只有凄惨悲凉之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人日这一天与诸子登观星台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诗的首联通过“新岁”“登临”“亭亭欲近天”等词语,营造出一种高远、开阔的意境,同时也点明了时间和地点。颔联写京城的宫殿和春天山间的烟雾,展现出京城的雄伟和春天的气息。颈联则将视野拓展到旷野和边境,“连三晋”“出九边”表现出地域的广阔和边地的景象。尾联“客心消未得,怀抱只凄然”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凄凉。整首诗情景交融,以景衬情,通过对景色的描绘,烘托出诗人忧伤的心境。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