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

· 顾清
夜宿端公房,念与永公别。 青灯淡疏棂,起坐见微月。 野鹤飞无定,笼鹰动遭掣。 翩然思南翔,神爽渺飞越。 精蓝古城隈,台殿高嵽嵲。 幽房回曲径,只尺人境绝。 公持桑下意,我忆云门袜。 他年续清游,还放西潭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端公:对僧人或道士的尊称。
  • 永公:可能是一位友人。
  • 疏棂(líng):稀疏的窗格。
  • 精蓝:佛寺;僧舍。
  • 嵽嵲(dié niè):高耸。
  • 桑下意:出自《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意为僧人不在同一棵桑树下连宿三次,以免产生留恋之情,这里指对佛教的领悟或追求。
  • 云门袜:用云门宗的典故,云门宗是佛教禅宗的一个流派,这里可能表示对禅宗的向往或某种与佛教相关的情感。

翻译

夜晚住在端公房里,心中念着与永公的分别。 青灯透过淡淡的疏窗格,起身坐下能看见天边微月。 野鹤飞翔没有固定的方向,笼中的鹰一动就会受到牵制。 我心翩然想要向南飞翔,精神爽快仿佛远远飞越。 佛寺在古城的角落,台殿高大耸立。 幽深的房屋连着曲折的小径,这里与人世隔绝近在咫尺。 您秉持着对佛教的领悟,我回忆起对禅宗的向往。 日后继续这清雅的游历,还要到西潭划船游玩。

赏析

这首诗以夜宿端公房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多种情感。诗中通过描绘青灯、微月、野鹤、笼鹰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孤独的氛围。野鹤的自由飞翔与笼鹰的受缚形成对比,可能暗示着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某种束缚的感受。同时,诗中提到的佛寺、台殿、幽房、曲径等,展现了一个与尘世隔绝的清净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某种思考或追求。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日后继续清雅游历的期待,体现了他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