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歌

天定喜兮天或怒,蚩蚩那得识其故。 珠江千顷软琉璃,招招利涉人争渡。 阴霾倏忽收日月,天地惨澹失云路。 风师河伯皆颠狂,各驱部类恣奋强。 雨龙带海朝玉皇,汇撮天河添霔霶。 风轮旋转更飙猛,拉折地轴破天纲。 六鳌缩项项肤裂,三山箕碎沉岌嶪。 邓林一夜尽飞空,狖号猿啼声间切。 可怜数里散穷檐,大块噫气一时咽。 兵来贼去多苦辛,亦喜踪迹顿磨灭。 海幢寺向珠水湄,香灯寥落草离离。 贼过仲春如水洗,愁来九夏复风吹。 飓风吹兮捲水入,珠玑百斛侵人湿。 轰雷不救屋宇倾,空园只抱瓜芋泣。 行僧粗莽难守饥,持钵不得心魂疲。 食指三千徒落落,冷黔数座苦漓漓。 豆苗枯瘦禾苗死,欲走咫尺阻乱离。 分同黎庶遭劫运,事事不敢怨疮痍。 更愿还吹十日风,白骨撑拄偿天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蚩蚩(chī chī):敦厚貌。这里指百姓质朴的样子。 利涉:顺利渡河。 阴霾(yīn mái):天气阴晦、昏暗。 倏忽(shū hū):很快地,忽然。 惨澹(cǎn dàn):暗淡无光。 风师:传说中的风神。 河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 恣(zì):放纵,无拘束。 奋强:逞强。 霔霶(zhù pāng):大雨。 飙(biāo):暴风。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天纲:天道的纲纪。 六鳌(áo):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 狖(yòu):古书上说的一种猴,黄黑色,尾巴很长。 珠水湄(méi):珠江岸边。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九夏:夏季的九十天,指夏天。 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茎可以做拐杖。这里“漓漓”形容湿润的样子。

翻译

上天有时喜悦有时发怒,百姓们哪能明白其中的缘故。 珠江上千顷水面如柔软的琉璃,人们争相渡河,希望顺利前行。 阴霾突然遮蔽了日月,天地间变得暗淡无光,失去了光明的道路。 风神和河伯都疯狂起来,各自驱使部下肆意逞强。 雨龙带着海水朝见玉皇大帝,汇聚成天河增添了大雨倾盆。 风轮旋转得更加猛烈,拉扯折断地轴冲破了天道的纲纪。 六只大龟缩着脖子,龟壳破裂,三座山像簸箕被打碎,摇摇欲坠。 邓林在一夜之间全都飞空消失,猿猴的号叫声此起彼伏。 可怜那几里地的穷苦人家的屋檐,大自然的叹息声让他们一时无法呼吸。 军队来贼人去,百姓历经许多苦难,但也庆幸踪迹一下子被磨灭。 海幢寺面对着珠江岸边,香灯稀少,草木杂乱。 贼人经过时如仲春的水洗过一般,忧愁到来时又如夏天的风吹来。 飓风刮来卷起江水涌入,珍珠美玉般的水滴成百斛地打湿人。 惊雷阵阵也救不了房屋的倾倒,空荡的园子中只有抱着瓜芋哭泣。 行走的僧人粗鲁莽撞难以忍受饥饿,拿着钵却身心疲惫。 三千人空有指望却落得一场空,几座冷灶苦涩湿润。 豆苗枯萎瘦弱,禾苗死去,想要走几步却被战乱阻隔。 和百姓一样遭遇灾难命运,任何事都不敢埋怨这灾祸造成的创伤。 更希望还能刮十天的风,让白骨支撑着来偿还天公。

赏析

这首《飓风歌》描绘了飓风来袭时的恐怖景象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强大力量和破坏力。

开头描述了人们对上天喜怒的不解,为后文的灾难埋下伏笔。随后详细描写了飓风来临时的情景,日月被阴霾遮蔽,天地昏暗,风神、河伯疯狂肆虐,雨龙带来暴雨,风轮猛烈旋转,地轴天纲都被破坏,呈现出一片末日般的景象。接着写了飓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影响,六鳌缩项、三山箕碎、邓林飞空、穷檐受难、房屋倾倒、作物枯死等,展现了灾难的广泛性和严重性。诗中还提到了兵贼之患,以及人们在灾难中的无奈和痛苦,但也表达了一种顺从天命的态度。

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生动,通过对各种景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飓风的威力和灾难的悲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