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涛:形容波涛如云般汹涌起伏。
- 大关:险要的关隘。
- 法门:佛教用语,这里借指佛门弟子。 (“法”读“fǎ”)
- 昆仲:称人兄弟,长为昆,幼为仲。 (“仲”读“zhòng”)
- 尤拙:尤其笨拙。
- 宦海:指官场。
- 埙篪(xūn chí):埙、篪皆为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和谐,常用以比喻兄弟亲密和睦。
- 苏堤:在杭州西湖,为北宋苏轼所筑。
翻译
万里波涛从险要的关隘涌起,折下柳条送给即将远行的人。我作为佛门弟子尤其愚笨,而你们兄弟在官场中却独有一份闲适。凭借一剑自然能让绿水生出寒意,用七言诗真的可以吟咏青山。抬头如果看到苏堤上的月亮,可以穿着貂裘在醉意中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姚梅长去江左并寄给他的弟弟六康明府的作品。诗的首句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以万里云涛起大关的画面,烘托出离别的氛围。接着通过对比自己的笨拙和对方兄弟在宦海中的闲适,表达了对他们的祝福。“一剑自然寒绿水,七言真可咏青山”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姚梅长的才华和豪情的赞美,认为他的剑和诗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最后一句“举头若见苏堤月,可着貂裘醉里还”,则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设想姚梅长在苏堤赏月时的情景,表达了对他旅途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他们未来的期待。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寄贺胡正庵明府晋云南邓川州牧 》 —— [ 明 ] 释今无
- 《 长夏久无雨酷暑佘素思朱书思两明府相访顷雨随至与澹归成韵投赠 其三 》 —— [ 明 ] 释今无
- 《 辽海舟中 》 —— [ 明 ] 释今无
- 《 顿修省觐苕上痛堪家难事后返栖贤久未入岭诗以速之 》 —— [ 明 ] 释今无
- 《 送吼万维那慧均典客请佛舍利于栖贤 其三 》 —— [ 明 ] 释今无
- 《 别吴特公 》 —— [ 明 ] 释今无
- 《 喜郭骙臣秀才见访索赠 》 —— [ 明 ] 释今无
- 《 送陈焦源还山阴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