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朔风(shuò fēng):指北风。
- 宗雷:原指晋代高僧竺法深和支遁,这里借指志同道合的友人。
- 上方:这里指佛寺。
- 花县:此处指代美好的地方。
- 薜萝(bì luó):薜荔和女萝,皆为野生藤蔓植物,常攀援在墙壁或其他树木上。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
- 冰崖:结满冰的山崖。
- 出峡:本指船只驶出峡谷,这里引申为诗句流出,富有意境。
- 忘形:指超然物外,忘了自己的形体。
- 契空王:与佛心契合。空王,佛的尊称。
翻译
北风吹着海边的寺庙,寺门显得有些清冷,我高兴地迎来像宗雷一样的好友来到这佛寺。你在游历中编写着高士的传记,衣服上全带着薜萝的香气,这香气仿佛是你高洁品性的象征。我们在美好的地方分别,心中难免有些不舍,而你的吟咏之声,从结满冰的山崖处传出,如诗句流出峡谷般悠长。我早已超然物外,而你品德高尚,就让我们从今日起,与佛心契合。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迎接友人郭骙臣秀才来访并相赠的作品。诗的开头通过“朔风”和“海寺门凉”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而“喜有宗雷到上方”则表达了对友人到来的喜悦之情。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友人的高雅品性和才华,如“游里定编高士传,衣间全带薜萝香”,表现出友人的高尚情操和隐士风范。“行从花县分襟短,吟向冰崖出峡长”则描绘了分别时的短暂不舍以及友人吟诗的悠长意境。最后两句“我久忘形君有道,便从今日契空王”,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超脱心境以及与友人共同追求佛理的愿望。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高尚品质和佛理的追求。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送唐扑非赴公车 》 —— [ 明 ] 释今无
- 《 和吴采臣粮宪吊素馨墓 》 —— [ 明 ] 释今无
- 《 甲寅九月杪予从江宁入句曲晤林明府仅人因得接黍谷钱中丞之欢同寓崇明寺畅谈捧腹已成三日夕之乐十月朔二鼓别归邻院而宿夜梦与中丞凭高俯视见有搅绵花者梦中幻境其花蒙茸如海风撼浪予谓中丞曰可共作搅绵花诗何如中丞诺之予遂先成二句曰却似白云生谷口还如泻水置平川及旦林紫君相过因与中丞同早饭王大席陈南浦俱在焉饭后相与步城头揽郭外秋色而凭高之意遂忆梦中因语中丞中丞索予续成欲和同游者各属一章即以此为相逢剪拂投赠之雅什也 》 —— [ 明 ] 释今无
- 《 漂母祠 》 —— [ 明 ] 释今无
- 《 赠张羽皇 》 —— [ 明 ] 释今无
- 《 从罗浮下山与张给谏相订度中秋于尹澜柱园亭张公以行止不果予独泛舟泊南海神祠上浴日亭同四藏自显自坚铁关诸子赏月 》 —— [ 明 ] 释今无
- 《 禅山歌 》 —— [ 明 ] 释今无
- 《 寿寓诸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