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衍圣公用涯翁尔锡席上韵

· 顾清
振鹭歌残驷马鸣,蓬山燕罢锦衣行。 西风远道三秋日,落木洄渊万古情。 别卷荐赓怀麓韵,前旌应过子游城。 川流夙昔知安稳,极目晴云到海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振鹭:《诗经·周颂》篇名,喻在朝的贤人。(振,zhèn)
  • 驷马: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驷,sì)
  • 洄渊:水流回旋深邃的地方。(洄,huí)

翻译

贤人们的歌声渐息,显贵者的车驾鸣声响起,从蓬山宴罢,身着锦衣开始前行。 在西风中踏上遥远的路途,此时正值深秋九月,望着那飘落的树叶和回旋深邃的水流,心中涌起万古不变的情愫。 带着怀念麓山韵味的别卷和诗文,前行的旗帜应该会经过子游城。 河水长久以来都知晓如何安稳流淌,极目远望,晴朗的云朵一直延伸到海边,与海平面相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送别衍圣公而作。诗的首联通过“振鹭歌残”“驷马鸣”“蓬山燕罢”“锦衣行”等形象的描写,展现出送别时的场景和氛围,既有一种热闹过后的宁静,又透露出离别的意味。颔联中“西风”“三秋日”“落木”“洄渊”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深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历史沧桑的思考,万古情蕴含着无尽的意蕴。颈联提到“别卷荐赓怀麓韵”和“前旌应过子游城”,暗示了离别的不舍和对前行之路的祝福。尾联以“川流夙昔知安稳,极目晴云到海平”作结,用河流的安稳流淌和晴云到海平的景象,表达了对衍圣公一路平安的祝愿,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开阔的意境。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沉,用典自然,将送别之情与对人生的感悟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