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唐扑非孝廉

曈曈旭日起藤萝,此道当明莫放他。 电影逼人宁有法,流光如矢自无多。 才临书卷香浮满,待理閒情义已过。 优劣计来浑不到,华嵩原旧郁嵯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曈曈(tóng tóng):形容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 孝廉:汉朝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明清时用来称呼举人。
  • 放他:放过,舍弃。
  • 电影:此指时光如闪电般快速消逝的情景。
  • 逼人:形容时光紧迫。
  • 宁有法:难道有办法(留住)。
  • 流光:流逝的光阴。
  • (shǐ):箭,形容光阴如箭般迅速。
  • 待理閒情:想要处理闲暇时的情绪或事情。
  • 义已过:意义已经过去,指时光流逝,事情已来不及处理。
  • 优劣计来:计算、比较优劣得失。
  • 华嵩:华山与嵩山,泛指高山。
  • 郁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指华嵩原的雄伟壮丽。

翻译

明亮温暖的旭日从藤萝间升起,这条道路应当明白且不要放弃。时光如闪电般消逝让人无奈,流逝的光阴如箭一般飞速,实在不多。刚靠近书卷便香气弥漫满室,想要处理闲暇时的情义却发现时光已过。计算比较优劣得失全然无用,华山和嵩山原本就是雄伟壮丽的。

赏析

这首诗以旭日升起开篇,寓意着光明和希望,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道路需要坚持和把握。诗中通过“电影逼人宁有法,流光如矢自无多”表达了时光的飞速流逝和不可逆转,让人感到紧迫和无奈。“才临书卷香浮满,待理閒情义已过”则体现了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错过一些事情,等到想要去处理时,已经为时已晚。最后两句“优劣计来浑不到,华嵩原旧郁嵯峨”,传达出不要过于计较得失,因为高山依旧雄伟壮丽,暗示着人生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让人在感叹时光匆匆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