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待闸憩大柳下见蜣螂转丸及窟穴薶藏之状甚悉村童语其故词甚鄙而近于人事戏以韵语记之
注释
蜣螂(qiāng láng):昆虫,俗称屎壳郎。 抟(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 薶(mái):同“埋”。 严程:期限紧迫的路程。 兀(wù):高耸突出的样子。 畚(běn):用竹、木或薄铁皮等做的撮东西的器具。 橛(jué):小木桩。 臲卼(niè wù):不安定的样子。 搰(hú):挖掘。 訹(xù):诱惑,引诱。 哕(yuě):鸟鸣声。
翻译
屎壳郎把土揉成球,它的智慧真是难以测度。 球里面包裹着实打实的粪秽,外面看起来却像橡栗。 后面推着,前面拉着,循环转动多么迅速。 这模样好像在赶紧急的路程,又像是在炫耀巧妙的技术。 走向低洼处真的是一泻而下,经过狭窄地方也屡次高高突起。 中途遇到强横的力量,奋力挣扎几乎要突出来。 回来后没有多少空闲,在土坑中开启收藏的室穴。 既用头部当作畚箕,又用腿部当作木桩。 在泥沙中爬行又背负拖拽,上下几番颠簸。 室穴建成后把土球拥入,狭窄简陋四处没有空隙。 巧妙地周旋运作,每次行动往往都能进入。 不一会儿土球完全隐藏,说你的功夫已经完成。 隐藏起身子又在旁边搜寻,泥土松软时就不安定。 村里的孩童顽皮嬉戏,用小竹棍不时地挖掘。 室穴打开土球滚出来,惊慌地跑去抢救连连跌倒。 两只蜣螂一起抚抱,有点像拱手捧着珍珠砂砾。 前面的功夫都已经白费,剩余的念头还是没有停歇。 想到它们推拉着离去,又去做钻洞穴的事情。 生物生来都有智慧,大小的道理很难统一。 蚕丝对万世都有利,蜘蛛的网成为口中食物。 蜂巢和蚁冢,效用等同高大的房屋。 你的土球到底是为了什么,长久思考还是没弄明白。 村里的孩童前来致辞,这实际上是神的诱惑。 转动土球送给鬼收藏,功劳圆满后蜕去凡俗的骨头。 飞腾起来变成风蝉,清脆的叫声应和着云月。 忙忙碌碌如果是为了这个,屎壳郎的计谋实在是低劣。 土球是神所需要的,莫非不会污秽神明的刚烈? 事物的本性你哪里知道,神明和奸恶我能够辨别。 纷纷乱乱怎可相信,琐碎之事哪里值得说。 姑且开玩笑回答村童,鼓声响起官船出发了。
赏析
这首诗以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蜣螂转丸及窟穴薶藏的过程。诗人通过对蜣螂行为的观察,引发了对生物智慧和物性的思考。诗中既描绘了蜣螂的行为动作,如“后推前复挽,圜转何捷疾”“既以首为畚,复以股为橛”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蜣螂的忙碌与努力;又通过与蚕丝、蝥网、蜂房、蚁冢等的对比,探讨了生物的不同用途和价值。同时,诗中还融入了村童的话语和诗人的回应,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层次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独特,既有对自然生物的观察,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体现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