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樵

翠巘千寻斧白云,高风杳不染尘氛。 襟裾每带烟光润,毛骨常从兰气薰。 松下看棋迷甲子,夜中煮石待烧焚。 山深岁老韬名姓,一笑那知麋鹿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翠巘(cuì yǎn):青翠的山峰。
  • 寻斧:用斧头砍伐。
  • 高风:高尚的风范。
  • 杳不:深远而不。
  • 尘氛:尘世的纷扰。
  • 襟裾(jīn jū):衣襟和裙裾,代指衣服。
  • 毛骨:指身体。
  • 兰气:兰花的香气。
  • 迷甲子:迷失了时间。
  • 煮石: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指煮食石头以求长生。
  • 韬名姓:隐藏姓名。
  • 麋鹿群:指与世隔绝的山林生活。

翻译

青翠的山峰高耸入云,斧声回荡在白云之间, 那高尚的风范深远而不染尘世的纷扰。 衣襟常带着山间的烟光,显得格外润泽, 身体仿佛常被兰花的香气所熏陶。 在松树下看棋,迷失了时间的流转, 夜晚则煮食石头,等待着修炼的时机。 山中岁月深长,隐藏了姓名, 一笑之间,哪知已与麋鹿为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山中的生活,通过“翠巘”、“白云”、“高风”等意象,展现了隐士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高洁情怀。诗中“襟裾每带烟光润,毛骨常从兰气薰”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隐士的衣着和身体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表达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结尾的“一笑那知麋鹿群”更是以一种超脱的姿态,展现了隐士对世俗的超然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赵完璧

明山东胶州人,字全卿,号云壑,又号海壑。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工诗,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有《海壑吟稿》。 ► 5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