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畿

· 刘基
华山畿,劳劳渚,割弃父母恩,相随黄泉去。男婚女嫁当及时,标梅不见周南诗。 王风荡荡散荆棘,帷薄日夕生狂痴。当歌怅然有所思,华山畿,何足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山畿(qí):地名,位于华山附近。
  • 劳劳渚(zhǔ):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个水边的地点。
  • 割弃:抛弃,放弃。
  • 父母恩:父母对子女的恩情。
  • 黄泉:指阴间,死亡之地。
  • 男婚女嫁:指男女结婚。
  • 及时:适时,合适的时候。
  • 标梅:指梅花的标志,这里可能指梅花盛开的时节。
  • 周南诗:《诗经》中的一部分,主要描写爱情和婚姻。
  • 王风:指君王的作风或政策。
  • 荡荡:形容广泛或无边无际。
  • 荆棘:带刺的灌木,比喻困难或障碍。
  • 帷薄:指帐篷或帘幕,这里可能指宫廷或贵族的生活环境。
  • 日夕:日夜,整天。
  • 狂痴:疯狂而愚蠢的行为。
  • 当歌:指唱歌或听歌的时候。
  • 怅然:失望或不满的样子。
  • 何足悲:有什么值得悲伤的。

翻译

华山畿,劳劳渚,抛弃了父母的恩情,相约共赴黄泉。男女婚嫁应当适时,却不见梅花盛开如周南诗中所描述。君王的作风广泛地散布着荆棘,宫廷中的生活日夜充满疯狂和愚蠢。在唱歌时感到失望和思考,华山畿,有什么值得悲伤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华山畿和劳劳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伦关系的失望。诗中“割弃父母恩,相随黄泉去”反映了诗人对传统孝道的担忧,而“男婚女嫁当及时,标梅不见周南诗”则暗指现实中的婚姻不如古诗中所描绘的理想状态。后半部分通过对“王风”和“帷薄”的批评,揭示了宫廷生活的荒诞和无序。最后,诗人以“何足悲”作为结尾,表达了一种超脱和淡然的态度,暗示了对现实的无奈接受和对未来的希望。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刘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