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戈头歌

· 刘基
长平战骨烟尘飘,岁久遗戈金不销。野人耕地初拾得,土花渍出珊瑚色。 邯郸小儿强解事,枉使泥沙埋利器。四十万人非少弱,勇怯贤愚一朝弃。 阴坑血冷秋复春,朽壤食尽苍蛇鳞。湮沦长愧杜邮剑,废坠空忆桩喉人。 故垒中宵鬼神入,云愁月暗戈应泣。呜呼,当时岂无牧与颇,戈乎不遇可柰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平: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高平市,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交战的重要战场。
  • 戈头:古代兵器戈的一部分,指戈的锋利部分。
  • (zì):浸泡,这里指泥土中的矿物质渗透到金属上。
  • 珊瑚色:形容颜色鲜艳如珊瑚。
  • 邯郸: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
  • 利器:锋利的兵器,这里指戈头。
  • 阴坑:指埋葬战死者的地方。
  • 苍蛇鳞:形容土壤中的腐殖质。
  • 湮沦:埋没,消失。
  • 杜邮剑:指秦国名将白起被赐死的杜邮,剑指白起的兵器,这里比喻英勇的将士。
  • 桩喉人:指被杀害的人,这里指战死者。
  • 牧与颇:指赵国的名将赵牧和廉颇,这里指英勇的将领。

翻译

长平战场的骨骸和烟尘早已飘散,岁月久远,但遗留下来的戈头金属却未曾销蚀。田野中的农夫在耕作时偶然发现,泥土中的矿物质渗透出来,使得戈头呈现出如珊瑚般鲜艳的颜色。邯郸的小孩自以为聪明,却让这锋利的兵器埋没在泥沙之中。四十万士兵并非弱小,无论是勇敢还是怯懦,贤明还是愚昧,都在一瞬间被抛弃。阴暗的坑中,鲜血冷却,从秋到春,腐朽的土壤被苍蛇的鳞片所吞噬。被埋没的戈头长久以来对杜邮剑感到羞愧,对那些被杀害的人的记忆也空空如也。在故垒的深夜,鬼神降临,云雾缭绕,月光黯淡,戈头应该在哭泣。唉,当时难道没有像赵牧和廉颇这样的英雄吗?戈头啊,你未能遇到他们,又能如何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长平战场遗留戈头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沧桑和英雄无用的感慨。诗中,“长平战骨烟尘飘”一句,即勾勒出了战场的凄凉景象,而“岁久遗戈金不销”则突显了时间的无情与金属的坚韧。后文通过对戈头的发现、埋没以及对战死者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最后,通过对赵牧和廉颇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英雄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沉痛,是对历史和人性深刻洞察的体现。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