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家奴参政赴河东宣慰使

· 刘基
河中形胜地,关塞接一胀。 白草连沙漠,黄河入晋阳。 老臣持黄钺,大阃壮金汤。 昭代思贤佐,须公在庙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河中:指黄河中游地区。
  •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 关塞:边关要塞。
  • 接一胀:连接一片,形容地域广阔。
  • 白草:指枯萎的草,形容荒凉。
  • 沙漠:荒漠地带。
  •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
  • 晋阳: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 老臣:指资深的官员。
  • 黄钺:古代兵器,象征权力。
  • 大阃:指重要的军事要塞。
  • 金汤:坚固的防御工事。
  • 昭代:明亮的朝代,指当时的明朝。
  • 贤佐:贤能的辅佐者。
  • 庙堂:朝廷,指国家政权中心。

翻译

河中地区地势优越,关塞广阔连接一片。 枯萎的草连绵至沙漠,黄河水流入晋阳。 资深的官员手持象征权力的黄钺,重要的军事要塞坚固如金汤。 明亮的朝代急需贤能的辅佐者,必须有您在朝廷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河中地区的广阔与重要,通过“白草连沙漠,黄河入晋阳”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黄河的壮阔。诗中“老臣持黄钺,大阃壮金汤”强调了军事要塞的坚固和资深官员的权威。最后两句“昭代思贤佐,须公在庙堂”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贤能辅佐者的渴望,以及对僧家奴参政在朝廷中重要作用的认可。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贤才的期盼。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