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养堂

灵椿未老雕风霜,音容一去空高堂。堂阴萱草喜无恙,金英翠叶相辉光。 椿枯不复荣,终天恨何极。时凭梦魂中,聊得见颜色。 赖此忘忧花,岁久犹未衰。花前称寿花下拜,爱花长与花相随。 暮兴羊枣思,朝尽板舆乐。北邙路虽遥,西山日亦薄。 此心一日几悲欢,舞罢斑衣泪还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椿:古代传说中的长寿树,比喻父亲。
  • 雕风霜:比喻经历风霜,意指父亲已逝。
  • 音容:声音和容貌。
  • 空高堂:空荡荡的高大房屋,指家中无人。
  • 萱草:忘忧草,比喻母亲。
  • 金英翠叶:形容萱草的花和叶。
  • 椿枯:椿树枯萎,比喻父亲去世。
  • 终天恨:终身的遗憾。
  • 梦魂:梦中。
  • 颜色:面容,这里指父亲的容貌。
  • 忘忧花:即萱草,传说能使人忘却忧愁。
  • 岁久:时间长久。
  • 羊枣:一种果实,这里可能指思念之物。
  • 板舆: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可能指音乐或欢乐。
  • 北邙:古代著名的墓地,比喻死亡。
  • 西山日:比喻晚年或生命的尽头。
  • 斑衣:五彩斑斓的衣服,古代指儿童或喜庆时的服饰。

翻译

父亲如同那未老先衰的灵椿,在风霜中凋零,他的声音和容貌已远去,留下空荡荡的高堂。堂边母亲的萱草依然健康,金色的花朵和翠绿的叶子相互辉映。

椿树枯萎了,不再有生机,我终身的遗憾无边无际。只能在梦中偶尔见到父亲的面容。

幸好有这忘忧的萱草,岁月的流逝并未使它衰败。在花前庆祝,在花下跪拜,我爱这花,愿永远与它相伴。

黄昏时,我会思念那羊枣,早晨则沉浸在板舆带来的欢乐中。北邙的路虽然遥远,西山的日头也渐渐西沉。

我的心情一日几变,悲喜交加,即使舞罢穿上斑衣,泪水仍会落下。

赏析

这首作品深情地表达了对已故父亲的怀念和对母亲的珍视。通过灵椿与萱草的对比,诗人巧妙地描绘了父亲去世后的家庭景象,以及自己内心的悲痛与思念。诗中“椿枯不复荣”与“赖此忘忧花”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对父亲逝去的无尽遗憾,也体现了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最后,诗人通过“北邙路虽遥,西山日亦薄”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郑文康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2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