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
竹溪之水清且涟,竹溪之竹多如烟。竹溪主人懒出仕,三十躬耕溪上田。
借问竹溪何所在,西望玉山东近海。一都门户五千家,十代衣冠三百载。
城中有客过竹溪,尽说王家风景奇。风景虽奇何足数,主人心事吾能知。
溪南溪北皆春水,岂但楼船往来此。种竹不种杨柳枝,非畏旁人呼俗子。
古人沧浪歌濯缨,濯缨为怕尘埃生。主人日日临溪水,要濯此心如镜明。
竹林虽曰主人主,常年亦听都氓取。扫叶为薪笋疗饥,贫寒开口何曾沮。
君不见七贤六逸风流师,兰亭修褉夸文辞。烦君从事汤盘刻,更读少陵桃树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涟 (lián):水波纹。
- 躬耕 (gōng gēng):亲自耕种。
- 衣冠 (yī guān):指士大夫阶层。
- 濯缨 (zhuó yīng):洗涤帽带,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 都氓 (dū méng):指城中的百姓。
- 沮 (jǔ):灰心失望。
- 七贤六逸:指古代的贤人逸士。
- 兰亭修褉 (lán tíng xiū xì):指东晋时期王羲之等人在兰亭举行的诗酒会。
- 文辞 (wén cí):文章的词藻。
- 汤盘 (tāng pán):古代用于刻写铭文的盘子。
- 少陵桃树诗: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翻译
竹溪的水清澈而有波纹,竹溪的竹子多得像烟雾一样。竹溪的主人懒得去做官,三十岁时就在溪边的田里亲自耕种。
请问竹溪在哪里?它西靠玉山,东临大海。一个都城有五千户人家,十代人穿着士大夫的服饰已有三百年。
城中有客人来到竹溪,都说王家的风景很奇特。虽然风景奇特,但不足以一一列举,主人的心事我能理解。
溪南溪北都是春天的水,不只是楼船在这里往来。种竹子不种杨柳,不是怕别人叫他俗子。
古人唱着沧浪歌洗涤帽带,是为了怕尘埃沾染。主人每天都在溪边洗涤,是为了让他的心如镜子一样明亮。
虽然竹林是主人的,但常年也允许城中的百姓取用。扫叶子作为柴火,用笋来充饥,贫穷和寒冷从未让他开口失望。
你看那七贤六逸的风流人物,兰亭修褉时的文辞令人称赞。请你用汤盘刻写铭文,再读一读少陵的桃树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竹溪的宁静与主人的隐逸生活,通过对比都市的繁华与竹溪的清幽,表达了主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濯缨”一词,象征着主人追求心灵纯净的愿望,而“种竹不种杨柳”则体现了主人对高洁品格的坚持。结尾提及的“七贤六逸”和“兰亭修褉”,则是对主人高雅情操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的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