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东轩竹石

闻说君家景趣幽,东轩竹石映清流。 万竿苍玉松煤润,一块玄精墨沈浮。 舜世移根从嶰谷,禹时充贡自青州。 虚心尽日当窗立,重质何年此地留。 十载子孙多似箦,三春苔藓滑如油。 月中风舞颠鸾尾,岁晚霜凝睡虎头。 借看屡招坡老辈,拜呼频见米公俦。 声敲环佩星芒夜,骨露琼瑶鹤梦秋。 席地醉眠怜翡翠,引瓶磨洗厌蜗牛。 谩期别墅开三径,誓向平泉占一丘。 挑笋旋烧供茗椀,束薪烂煮对吟瓯。 明当直造林深处,镌刻新诗记胜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松煤:指墨。
  • 玄精:指黑色的石头。
  • 墨沈浮:墨水在石头上浮现。
  • 嶰谷:传说中黄帝时乐官伶伦取竹之处。
  • 充贡:进贡。
  • 苍玉:青绿色的玉,此处形容竹子。
  • 颠鸾尾:形容风中摇曳的竹叶。
  • 睡虎头:形容霜冻后的石头。
  • 坡老辈:指苏轼等人。
  • 米公俦:指米芾等人。
  • 环佩:古代妇女的玉饰,此处形容竹叶声。
  • 琼瑶:美玉,此处形容石头的质地。
  • 翡翠:指翡翠鸟。
  • 蜗牛:此处指蜗牛的痕迹。
  • 三径:指隐居的地方。
  • 平泉:地名,此处指作者想要占有的地方。
  • 茗椀:茶碗。
  • 吟瓯:吟诗的器具。
  • 镌刻:雕刻。

翻译

听说你家景色幽静,东边的竹林和石头映照着清澈的流水。万竿翠竹如同润泽的松烟墨,一块黑石如同浮动的墨水。这些竹子仿佛是从古代的嶰谷移植而来,石头则是从青州进贡的。竹子虚心地立在窗前,石头不知何时留在了这里。十年来,竹子繁茂如席,春天的苔藓滑腻如油。月光下,竹叶随风摇曳如颠鸾的尾巴,岁末的霜冻让石头看起来像沉睡的虎头。常常邀请苏轼等文人来此观赏,频繁地见到米芾等人的身影。竹叶声如同夜空中星星的玉佩声,石头的质地如同秋日鹤梦中的美玉。醉卧在地上,怜爱着翡翠鸟,用瓶子磨洗,厌倦了蜗牛的痕迹。期待在别墅开辟一条小径,发誓要在平泉占有一席之地。挑笋烧火供茶,束柴煮水对诗。明天将直接深入林中,刻下新诗以纪念这次美妙的游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东轩竹石的幽静景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竹石的自然美和历史韵味。诗中“万竿苍玉松煤润,一块玄精墨沈浮”等句,巧妙地将竹石与文房四宝相联系,赋予了它们文化的厚重感。后文通过对竹石四季变化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文人雅集的想象,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文人生活的憧憬。

郑文康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2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