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菩提:佛教用语,指觉悟的境界。
- 三生:佛教用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生命。
- 法云:比喻佛法广大如云,能覆盖一切。
- 真际:佛教用语,指真实的境界或状态。
- 醒尘眼:使尘世之眼觉醒,指使人看清世俗的真相。
- 宝树:佛教中指极乐世界中的树,象征清净和吉祥。
- 清阴:清凉的树荫。
- 客情:旅客的心情。
- 一壑泉鸣:指山谷中的泉水声。
- 卓锡:指高僧的法杖,这里指高僧。
- 飞旌:飘扬的旗帜,比喻风。
- 金绳:佛教用语,比喻佛法的约束力。
- 迷境:迷惑的境界,指世俗的迷惑。
- 化城:佛教用语,指佛菩萨化现的城市,比喻佛教的教化之地。
翻译
月光照亮了十二回廊,我在菩提树下与上人相见,领悟了三生的奥秘。 佛法如云,真实境界唤醒了我尘世的眼睛,宝树的清凉树荫安慰了我的旅客心情。 山谷中泉水的鸣响惊动了高僧,半空中风起,旗帜飘扬。 我梦想着金绳能开启迷惑的境界,今天能与上人一同在此憩息,感受佛教的教化之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能仁寺与上人相见的情景,通过佛教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和对清净境界的向往。诗中“菩提相见悟三生”一句,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佛法指引下的心灵觉醒。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宁静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