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生八九子

· 刘基
树上乌,一生八九子,相呼哑哑聒人耳。何不学衔泥燕,和鸣集桃李。 又不学鹰与隼,奋翅高飞碧云里。胡为巢此庭树间,啄腐吞腥饕吻觜。 少年挟弹如流星,祸机潜发不见形。翅翎槯析身首磔,蝼蚁伤残谁女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哑哑:象声词,形容乌鸦的叫声。
  • :吵闹,声音嘈杂。
  • 衔泥燕:指燕子,它们用泥筑巢。
  • 和鸣:和谐地鸣叫。
  • :聚集。
  • 桃李: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
  • :一种猛禽,读作sǔn。
  • 碧云:青天。
  • 胡为:为何。
  • 饕吻觜:贪婪地吃,觜读作zuǐ。
  • 挟弹:带着弹弓。
  • 流星:比喻速度快。
  • 祸机:隐藏的危险。
  • 潜发:突然发生。
  • 不见形:看不见的。
  • 翅翎:翅膀。
  • 槯析:折断,破碎。
  • 身首磔:身体和头部被撕裂。
  • 蝼蚁:比喻微不足道的生物。
  • 伤残:受伤残废。
  • :通“汝”,你。

翻译

树上的乌鸦,一窝生了八九只小乌鸦,它们互相呼唤,哑哑的叫声吵得人耳朵难受。为什么不学学衔泥筑巢的燕子,和谐地鸣叫在桃李之间呢? 又为什么不学学鹰和隼,振翅高飞在碧空之中呢?为何要在这庭院的树上筑巢,贪婪地啄食腐肉和腥物呢? 少年带着弹弓,如流星般迅速,隐藏的危险突然爆发,看不见形状。乌鸦的翅膀折断,身体和头部被撕裂,蝼蚁般的生命受到伤害,谁会怜惜你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乌鸦和燕子、鹰隼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乌鸦选择的不解和批评。乌鸦在诗中被描绘为吵闹、贪婪的形象,而燕子和鹰隼则分别代表了和谐与高远。诗的最后,通过少年的弹弓和乌鸦的悲惨结局,暗示了选择错误生活方式的后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生动的对比和悲剧的结局,传达了诗人对生活选择的深刻思考。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刘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