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吟

· 刘基
玄蝉催秋入湘潭,芙蓉露浴胭脂淡。 铜乌吻水添夜长,碧草敛愁归寒螀。 罗帐无人五更雨,梧桐惊啼白杨语。 春光烂熳不得知,霜露凄凉奈何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玄蝉:黑色的蝉,常指秋蝉。
  • 湘潭:地名,今湖南湘潭市。
  • 芙蓉:荷花。
  • 铜乌:古代计时器,形似乌鸦,故称铜乌。
  • 吻水:指铜乌的嘴部接触水面,表示时间的流逝。
  • 碧草:青草。
  • 敛愁:收敛忧愁。
  • 寒螀:寒蝉。
  • 罗帐:用罗纱制成的帐子。
  • 五更:古代夜晚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五更即凌晨时分。
  • 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常与秋天的哀愁联系在一起。
  • 惊啼:惊慌地啼叫。
  • 白杨:一种落叶乔木,常生长在墓地附近,与死亡和哀悼有关。
  • 春光:春天的景色。
  • 烂熳:灿烂多彩。
  • 凄凉:寂寞冷落。
  • 奈何:怎么办。

翻译

秋蝉预示着秋天已至湘潭,荷花在露水中显得胭脂色淡。 铜乌汲水,夜因此变得更长,青草带着忧愁归于寒蝉。 罗帐中无人,五更时分雨声响起,梧桐树惊慌地啼叫,白杨树似乎在低语。 春天的灿烂景色无法得知,霜露的凄凉,我该如何面对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通过秋蝉、荷花、铜乌等意象,传达了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的哀愁。诗中“罗帐无人五更雨,梧桐惊啼白杨语”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梧桐和白杨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结尾的“春光烂熳不得知,霜露凄凉奈何汝”则表达了对逝去春光的怀念和对即将到来的寒冷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迁的深刻感受。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刘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