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七首

· 刘基
会稽南镇夏王封,蔽日腾空紫翠重。 阴洞烟霞辉草木,古祠风雨出蛟龙。 玄夷此日归何处,玉简他年岂再逢。 安得普夫休战伐,不令竹箭困输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会稽: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
  • 南镇:指南方的镇山,即会稽山。
  • 夏王封:指夏朝的君王封赐。
  • 紫翠:形容山色青翠带紫。
  • 阴洞:山洞。
  • 烟霞:烟雾和云霞,常用来形容山间的美景。
  • 古祠:古老的祠堂或庙宇。
  •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龙。
  • 玄夷:古代对东方民族的称呼,这里可能指外族或敌人。
  • 玉简:古代用来记载重要文献的玉制简牍。
  • 普夫:普遍的民众。
  • 休战伐:停止战争。
  • 竹箭:用竹子制成的箭,这里指战争物资。
  • 困输供:指因战争而使物资供应困难。

翻译

会稽山作为南方的镇山,受到夏王的封赐,山色在阳光下显得青翠带紫,重重叠叠。山洞中烟雾缭绕,云霞映照着草木,显得格外辉煌;古老的祠堂在风雨中,仿佛有蛟龙出没。

如今,那些外族或敌人去了哪里?那些记载重要文献的玉简,将来还能再次遇到吗?如何才能让普遍的民众停止战争,不让战争物资的供应变得困难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会稽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比山中的自然美景与古祠的神秘气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玄夷此日归何处”与“玉简他年岂再逢”两句,既体现了对历史的追思,也隐含了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强烈呼吁停止战争,反映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