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盐运副使陆公故第

年才二十宰遐方,中岁迁官入建章。 去国共怜双短鬓,到家惟剩一空囊。 高堂亲寿时频祝,北阙君恩老未忘。 富贵消沉人事改,翟公门巷亦凄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宰遐方:指担任边远地区的官职。
  • 迁官:指官职的提升或调动。
  • 建章:古代宫殿名,这里指京城。
  • 双短鬓:指两鬓斑白,形容年纪已老。
  • 空囊:指没有钱财的行囊,比喻贫穷。
  • 高堂:指父母。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大臣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 翟公门巷:翟公,西汉人,曾任廷尉,门庭若市,后被罢官,门可罗雀,再复官后,宾客欲往,翟公大书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里用翟公的故事比喻世态炎凉。

翻译

年仅二十便出任边远地区的官职,中年时又被调入京城。 离开国都时,我们共怜彼此已斑白的双鬓,回到家乡只剩下空无一物的行囊。 时常为家中长寿的父母祝寿,老去也未曾忘记朝廷的恩情。 富贵消逝,人事变迁,就像翟公的门巷一样,也变得凄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陆公从年轻时的边疆任职到中年调入京城的经历,以及离京归家时的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变迁和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慨。诗中“双短鬓”与“一空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末句以翟公门巷的典故作结,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感慨。

郑文康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2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