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元夕夏太卿席上新城张大尹诵灯词但愿年年庆此宵句余为足之

三十六灯明锦绣,画堂顿觉晚寒消。 花前鼍鼓三更月,柳外人家几段箫。 白发仙卿春未老,银筝玉女醉多娇。 阴晴风雨从天定,但愿年年庆此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申: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公历哪一年需要根据历史年表查询。
  •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 夏太卿: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
  • 新城张大尹:人名,新城是地名,张大尹可能是当地的官员。
  • 灯词:关于灯的诗词。
  • 鼍鼓:古代的一种鼓,鼍(tuó)是鳄鱼的一种,鼍鼓即用鼍皮制成的鼓。
  • 银筝:古代的一种弦乐器,类似于筝。
  • 玉女:指美丽的女子。
  • 阴晴风雨:指天气的变化。

翻译

三十六盏明亮的灯笼照亮了华丽的画堂,晚间的寒意顿时消散。 在花前,三更时分,月下敲响了鼍鼓,柳树外的几户人家传来了箫声。 白发仙卿依然青春未老,银筝旁的玉女醉态多娇。 无论是阴晴还是风雨,都由天定,只愿每年都能庆祝这个美好的夜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盛景,通过明亮的灯笼、月下的鼓声、箫声以及仙卿玉女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诗中“但愿年年庆此宵”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年年都能如此庆祝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郑文康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278篇诗文

郑文康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