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方氏寿康堂

· 刘基
先生筑堂依林皋,绕屋杉松浮翠涛。乌皮灵寿扶鹤发,项有千岁双垂绦。 小孙踉蹡竹马戏,大孙綵衣花底翱。有耳不聆阛阓音,有目不识簿领曹。 莺啼燕语日高起,羽觞沉沉浮春醪。君不见非熊老人钓清渭,丸十鹰扬亦劳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弋阳:地名,今江西省弋阳县。
  • 方氏:姓氏。
  • 寿康堂:堂名,寓意长寿健康。
  • 林皋:林边水岸。
  • 杉松:一种常绿乔木。
  • 翠涛:形容杉松的绿色如波涛。
  • 乌皮灵寿:指黑色的灵寿杖,一种老年人常用的拐杖。
  • 鹤发:白发,形容老人。
  • 项有千岁双垂绦:形容老人长寿,颈部垂下的皮肤象征长寿。
  • 踉蹡:形容小孩走路不稳的样子。
  • 竹马戏:儿童游戏,骑竹马玩耍。
  • 綵衣:五彩的衣服。
  • 阛阓:市集的嘈杂声。
  • 簿领曹:指官府的文书工作。
  • 羽觞:古代的一种酒器,形似鸟羽。
  • 春醪:春天的美酒。
  • 非熊老人:指姜太公,传说他在渭水钓鱼时遇到周文王。
  • 丸十鹰扬:指姜太公年轻时的英勇事迹。
  • 劳瘁:劳累。

翻译

先生在林边水岸建了一座堂,周围杉松环绕,绿意盎然如波涛。他手持黑色的灵寿杖,白发如鹤,颈部长寿的象征双垂。小孙子走路不稳,骑着竹马嬉戏,大孙子穿着五彩衣在花丛中飞舞。他不听市集的嘈杂声,不识官府的文书。莺啼燕语中日头高照,春日美酒在羽觞中沉浮。你可曾听说非熊老人在清澈的渭水钓鱼,年轻时的英勇事迹也显劳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弋阳方氏寿康堂的宁静生活,通过对比老人与孙子的活动,展现了家族的和谐与老人的超然。诗中“杉松浮翠涛”、“莺啼燕语”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增添了诗意的美感,而“非熊老人”的典故则隐含了对老人智慧与经历的赞美。整体上,诗歌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享受天伦之乐的理想生活状态。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