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十首

· 刘基
盗蹠矨梁肉,原思馁穷闾。 夷齐采薇蕨,仪秦驷高车。 祥麟殪西狩,尼父空叹吁。 天道果福善,彼苍竟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盗蹠(zhí):古代传说中的大盗。
  • (yǐng):箭。
  • 梁肉:指精美的食物。
  • 原思:人名,可能是指原宪,孔子的弟子,以清贫著称。
  • (něi):饥饿。
  • 穷闾:贫穷的居所。
  • 夷齐:指伯夷和叔齐,古代著名的隐士,因不愿食周粟而饿死。
  • 采薇:采摘野菜,这里指伯夷叔齐的隐居生活。
  • 薇蕨:两种野菜。
  • 仪秦:指张仪和苏秦,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
  • (sì):古代一车套四马,因以称一车所驾之四马或驾四马之车。
  • 高车:指显贵者所乘的车。
  • 祥麟:传说中的吉祥之兽。
  • (yì):死。
  • 西狩:指鲁哀公十四年西去狩猎获麟之事,孔子因此感叹周道衰微。
  • 尼父:对孔子的尊称。
  • 叹吁(xū):叹息。
  • 天道:指自然的规律。
  • 福善:赐福给善良的人。
  • 彼苍:指天。

翻译

盗贼蹠吃着精美的食物,而原宪却饿在贫穷的居所。伯夷和叔齐采摘野菜隐居,张仪和苏秦则驾着高车显赫。祥瑞的麒麟在西狩时死去,孔子空自叹息。如果天道真的赐福给善良的人,那么上天究竟是怎样的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天道不公的感慨。诗中列举了盗贼蹠与清贫的原宪、隐士伯夷叔齐与显赫的张仪苏秦,以及孔子对麒麟之死的叹息,来质疑天道是否真的福善。这种对比和质疑,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道德天命的深刻思考。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