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侍御出按关中

单车曾识汉循良,归去仙闱揽舜裳。 关外霜威传绣斧,殿前风采冠神羊。 行逢暮雨崤函远,望入黄云陇坂长。 万里玉门无斥堠,词人何用羡长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循良:指官吏的奉公守法、清正廉洁。读音:(xún liáng)
  • 仙闱:指宫廷。(xiān wéi)
  • 舜裳:本指帝王之服,此处借指帝王之恩宠。(shùn cháng)
  • 绣斧:指皇帝特派的执法大员所持的斧钺,象征执法权威。(xiù fǔ)
  • 神羊:传说中的神兽,能辨别曲直,在此比喻正直的官员。(shén yáng)
  • 崤函:崤山和函谷关,中国古代的险要关隘。读音:(xiáo hán)
  • 陇坂:山坡,亦指险阻的山路。读音:(lǒng bǎn)
  • 斥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此处指边境的哨所。读音:(chì hòu)
  • 长杨:秦汉宫名,此处指华丽的宫殿。(cháng yáng)

翻译

董侍御独自一人乘车出行,曾以清正廉洁被人知晓。如今他将回到宫廷,接受天子的恩宠。 出了关,他的威严就如那执法的绣斧一般传遍四方,在朝廷上,他的风采可与那正直的神羊相媲美。 前行时遇到傍晚的雨,崤山和函谷关显得更加遥远,远望那黄色的云雾,陇山的山坡漫长无尽。 万里玉门关已没有边境的哨所,文人墨客又何必羡慕那华丽的宫殿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董侍御出巡关中而作。诗中通过对董侍御的赞扬,表达了对他的期望和祝福。

首联“单车曾识汉循良,归去仙闱揽舜裳”,强调了董侍御的清正廉洁和将受帝王恩宠,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颔联“关外霜威传绣斧,殿前风采冠神羊”,形象地描绘了董侍御的威严和正直,“绣斧”和“神羊”的比喻,使董侍御的形象更加鲜明。

颈联“行逢暮雨崤函远,望入黄云陇坂长”,通过对路途景色的描写,烘托出行程的遥远和艰难,同时也增添了一种悲壮的氛围。

尾联“万里玉门无斥堠,词人何用羡长杨”,表达了对边境安宁的欣慰,以及对董侍御功绩的肯定,认为他的作为比在宫廷中更为有意义。

整首诗意境雄浑,语言简练,用典恰当,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超诗艺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