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欧博士顾鸿胪兄弟李明府郑张二光禄邵孝廉登广济寺藏经阁得阳字
禁柳宫槐拂地黄,双林风日入重阳。
莲花才吐千灯燄,白玉羞簪两鬓霜。
画手难忘金粟影,禅栖为借赞公房。
茱萸满地应相笑,肯负东篱此日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禁柳(jìn liǔ):宫中的柳树。
- 宫槐:皇宫中的槐树。
- 风日:风光,天气。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 莲花:此处或指佛座莲花形的装饰。
- 千灯燄(yàn):众多灯火的光芒。
- 白玉:这里可能指白色的发簪。
- 金粟影:指佛像。相传唐代僧人维摩诘是金粟如来的化身,其室中现出金粟像的影子。
- 禅栖(chán qī):佛教徒修行的地方。
- 赞公房:唐代杜甫曾借住在赞公和尚的房间里,这里借指寺庙的客房。
- 茱萸(zhū yú):一种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
翻译
宫中的柳树和皇宫中的槐树轻轻拂动着地面,那微黄的叶子仿佛地上的金黄之色。两边的树林中,风和日丽,我们在这样的好天气里迎来了重阳佳节。 莲花形的装饰刚刚绽放出如千灯般的光芒,而我两鬓已生白发,连那白玉发簪都似乎在为此感到羞愧。 画师难以忘怀那如金粟般的佛像影子,我们在这里借住修行之地,犹如杜甫曾借住赞公和尚的房间一般。 地上到处都是茱萸,它们似乎在笑着,我又怎肯辜负这东篱之下今日的美酒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与友人一同登上广济寺藏经阁的情景。诗的首联通过描写禁柳宫槐,点明了时节和地点,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氛围。颔联中“莲花才吐千灯燄”,形象地描绘了寺庙中的庄严景象,而“白玉羞簪两鬓霜”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提到金粟影和赞公房,既体现了寺庙的宗教氛围,又暗示了诗人对修行和宁静的向往。尾联以茱萸和东篱之觞作结,表现了诗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希望尽情享受美好时光,不负佳节的心情。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典雅,将重阳节的风俗、寺庙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
黎民表的其他作品
- 《 从张羽王借郁林观碑本碑在海州 》 —— [ 明 ] 黎民表
- 《 松岩为钮鍊师赋 》 —— [ 明 ] 黎民表
- 《 太岳仙宫七咏太和 》 —— [ 明 ] 黎民表
- 《 西庄耕云堂新成陈太守同诸子过访用韵 》 —— [ 明 ] 黎民表
- 《 归田杂咏十二首 》 —— [ 明 ] 黎民表
- 《 人日督府参军卢周王三子见过 》 —— [ 明 ] 黎民表
- 《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为韵 》 —— [ 明 ] 黎民表
- 《 同谦之午憩金口寺石榻上 》 —— [ 明 ] 黎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