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感二首

· 薛蕙
二仪育万物,四时代寒暑。 三五咸哲王,质文有今古。 圣人贵通变,愚者或未睹。 周公兴礼乐,光翼兄与父。 宣尼谋鲁国,一变道斯举。 旧章不可忘,季世赖毗辅。 苟能继先志,改制固法祖。 国家历年祀,庶绩罔不叙。 乘时宜损益,更化俟明主。 愧无贾生书,今日悟当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二仪:天地。
  • 四五:指三皇五帝(dì)。(huáng),(dì),古代君主的称号。
  • 哲王:贤明的君主。
  • 质文:实质内容与外在形式。
  • 通变:适应变化。
  •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协助武王伐纣,后辅佐周成王,制礼作乐。
  • 光翼:辅佐。
  • 宣尼:孔子的字。
  • 毗(pí)辅:辅助。

翻译

天地孕育万物,四季更替寒暑。三皇五帝都是贤明的君王,他们的治理方式有今古的差异。圣人重视顺应变化,而愚昧的人或许没有看到这一点。周公兴起礼乐制度,辅佐武王和成王。孔子为鲁国谋划,一经变革,正道便得以推行。旧的规章不能忘记,国家末世时更依赖辅佐之臣。如果能够继承先人的志向,改变制度也应遵循祖宗的法规。国家多年来的祭祀,众多功绩无不得到安排。顺应时势应该有所增减,变革等待着英明的君主。我惭愧没有贾谊那样的上书,今天才领悟到朝廷的需要。

赏析

这首诗探讨了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强调了顺应时代变化的重要性,以及继承先人志向和遵循祖宗法规的意义。诗中列举了周公制礼作乐和孔子为鲁国谋划变革的事例,说明明智的统治者应该懂得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对自己未能像贾谊那样向朝廷提出有益建议的惭愧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刻,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薛蕙

薛蕙

明凤阳府亳州人,字君采,号西原。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考功郎中。嘉靖初,“大礼”议起,撰《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上于朝,忤旨获罪。又为言官所讦,解任归。其学宗宋周敦颐、二程,證以佛、道之说,学者称西原先生。有《约言》、《西原遗书》、《考功集》。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