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送王李二舍人出贬衡巫

· 邝露
燕台送客柳纷纷,御苑莺声过漏闻。 花重锦官啼望帝,月明瑶瑟吊湘君。 巴童歌落荆门雪,楚客帆低剑阁云。 圣主受釐思远谪,又随阿扈凤皇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燕台:指燕京,今北京。(“燕”,读音“yān”) :古代计时的器具,这里指时间。 望帝:传说中古代蜀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 湘君:传说中的湘水之神。 受釐(xī):汉代祭天地时,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 阿扈(hù):侍从,护卫人员。

翻译

在燕京送王李二位舍人贬往衡州和巫州,杨柳纷纷扬扬地送别。在皇家园林里,黄莺的叫声透过时间的沙漏传来。繁花似锦的锦官城里,杜鹃鸟啼叫,仿佛在为望帝哀鸣;月色明亮中,用瑶瑟弹奏起来,像是在凭吊湘君。巴地的孩童唱着歌,歌声落在荆门的雪地上;楚国的客船帆影低垂,行驶在剑阁的云雾之中。圣明的君主接受福祉时,想到了被贬远方的臣子,又随着侍从护卫如凤凰群一般前行。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意象,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对君主的期望。诗中用“柳纷纷”渲染了离别的悲伤氛围,“御苑莺声过漏闻”则在离别的情景中增添了一丝宫廷的气息。“花重锦官啼望帝,月明瑶瑟吊湘君”两句,运用了望帝和湘君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悲剧色彩。“巴童歌落荆门雪,楚客帆低剑阁云”形象地描绘了友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和路途的艰难。最后一句“圣主受釐思远谪,又随阿扈凤皇群”,表达了对君主能够关注被贬臣子的期望。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用典恰当,语言含蓄而富有表现力。

邝露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