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木棉花

烟雨天南睡海棠,烛龙移得照红妆。 越王夜燕留千炬,织女春寒待七襄。 绛影未消璚岛雪,苍枝偏老石门霜。 君看荔苑同移植,多少奇材胜豫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雨天南:形容南方烟雨迷蒙的天气。
  • 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人面蛇身,红色,住在北方极寒之地,睁眼为昼,闭眼为夜。这里比喻木棉花像烛龙带来的光明。
  • 越王夜燕:借用越王勾践夜晚宴饮的典故,形容木棉花的灿烂如灯火辉煌。
  • 七襄:指织女星移动的位置变化,这里形容木棉花如织女等待纺织一般。
  • 绛(jiàng)影:红色的影子,指木棉花的身影。
  • 璚(qióng)岛:传说中的仙岛,这里指代遥远的地方。
  • 豫章:这里指贵重的木材。

翻译

在烟雨迷蒙的南方,海棠花正在沉睡,而木棉花却如同烛龙带来的光明,照亮了那艳丽的妆容。越王夜晚宴饮留下千盏明灯般的灿烂,织女在春寒中等待纺织般的木棉花。红色的身影尚未消去那仙岛般遥远之地的积雪,苍翠的枝条偏偏在石门的寒霜中显得苍老。您看那荔枝园里一同移植过来的,有多少奇特的树木胜过贵重的豫章木材啊。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木棉花的美丽与独特。诗人通过与海棠花的对比,突出了木棉花在烟雨天中的醒目与艳丽。运用神话典故和形象的比喻,如烛龙、越王夜燕、织女春寒等,赋予木棉花神秘而灿烂的色彩。诗中还通过描绘木棉花的绛影、苍枝,以及与璚岛雪、石门霜的对比,展现了其坚韧和耐寒的品质。最后,诗人提到荔苑中移植的树木,以奇材胜豫章的表述,进一步强调了木棉花的珍贵和独特价值。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富有想象力,将木棉花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黎遂球

明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