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三首

· 薛蕙
男儿有事在四方,我今胡为不下堂。白首徒怀经济策,青袍虚忝尚书郎。 蚤年不睹道路涩,慷慨登朝期树立。万分论议甫一吐,群小猜谗已横集。 自兹投劾归田里,汹汹风波犹在耳。敢恨流离世不容,独幸崎岖身未死。 摧藏无复异时意,攀援永谢同朝士。始悟高贤好长往,却愧顽疏昧知止。 君不见当时汲汲鲁中叟,褰裳濡足常奔走。七十二君冀一遇,枘凿方圜终不偶。 楚狂悲歌伤凤衰,郑人窃悼丧家狗。大圣行藏且如此,小儒功名亦何有。 闭门不免忧饥寒,出门险巇千万端。祸福重轻君自看,不如解却头上冠。 悬车絷马但高卧,莫叹人间行路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胡为:何为,为什么。
  • 忝(tiǎn):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 蚤年:早年。
  • 投劾(hé):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 汹汹:形容动荡不安或骚乱不宁。
  • 摧藏:指挫折、悲伤。
  • 长往:指避世隐居。
  • 汲汲:急切的样子。
  • 枘(ruì)凿:“枘”指榫头,“凿”指榫眼,“枘凿”比喻事物的格格不入。
  • 圜(yuán):同“圆”。
  • 险巇(xī):形容道路艰难,也比喻艰难险阻。

翻译

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我如今为何还不走出家门呢。我虽已头发花白,空怀经国济世的策略,身为尚书郎,也只是徒有其名。早年没有察觉到道路的艰难,满怀慷慨壮志入朝,期望能有所建树。刚一发表自己的诸多议论,就遭到一群小人的猜忌和谗言攻击。

从此我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回归乡里,那些动荡不安的风波至今仍在耳边回荡。我敢恨自己流落在外不被世道所容,但也庆幸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还未死去。心中再无往日的意气,与同朝之士的关系也彻底断绝。这时才领悟到高明的贤者喜欢避世隐居,而我却为自己的愚钝和不懂适可而止而感到惭愧。

您没看见那当初急切奔走的鲁国老人孔子吗,他提起衣裳沾湿双脚,常常四处奔走。他希望能遇见七十二位君主,然而彼此间就像榫头和榫眼般格格不入,最终也未能如愿。楚国的狂人悲歌叹息凤凰衰落,郑国人私下哀悼孔子如同丧家之狗。伟大的圣人处世之道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小儒生想要取得功名又谈何容易呢。

关起门来也免不了为饥寒担忧,走出门去则有千万种艰难险阻。是祸是福,孰轻孰重,您自己看吧,不如解下头上的官帽。将车子悬挂起来,把马拴住,只管高枕而卧,不要感叹人间行路的艰难。

赏析

这首诗以慷慨激昂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和对小人谗言的愤恨。接着,描述了自己弃官归田后的感受,意识到自己应该像贤者一样懂得适可而止。然后,通过孔子的遭遇,进一步说明圣人的处世之道尚且艰难,何况普通人呢。最后,诗人认为在这样的世道下,不如解甲归田,寻求内心的安宁。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用典恰当,如孔子的事例,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

薛蕙

薛蕙

明凤阳府亳州人,字君采,号西原。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考功郎中。嘉靖初,“大礼”议起,撰《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上于朝,忤旨获罪。又为言官所讦,解任归。其学宗宋周敦颐、二程,證以佛、道之说,学者称西原先生。有《约言》、《西原遗书》、《考功集》。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