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大驾南巡恭赋

黄道天行速,瑶图睿览纡。 万方归贡篚,四海混车书。 问道回轩驾,巡方奉舜舆。 非熊如入梦,能载渭川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道:原指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轨道,这里指天子巡行的道路。
  • 瑶图:指珍贵的图籍,也可指代帝王的规划和宏图。(“瑶”读作“yáo”)
  • 睿览:圣明的阅览,这里指皇帝的审阅和观察。
  • 纡(yū):弯曲,曲折,这里引申为仔细、深入。
  • 贡篚(fěi):指进贡的竹筐,这里代表地方向朝廷进献的礼物。
  • 车书:指国家的统一,车同轨,书同文。
  • 问道:询问治国之道。
  • 回轩驾:指皇帝的车驾返回。
  • 巡方:天子巡行四方。
  • 舜舆:舜帝的车舆,这里借指天子的车乘。
  • 非熊:指吕尚(姜子牙),传说周文王梦到飞熊而遇吕尚。

翻译

天子巡行的道路如同太阳运行般迅速,帝王仔细审阅规划着宏伟蓝图。 天下各方都前来进贡礼品,四海之内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皇帝在巡行途中询问治国之道,车驾遵循着舜帝的传统巡行四方。 如果国君的梦中能出现贤臣,就能够像周文王得到姜子牙那样,招揽贤才,治理国家。

赏析

这首诗是对皇帝南巡这一事件的歌颂。诗的开头两句通过“黄道天行速”和“瑶图睿览纡”,表现了皇帝南巡的气势和皇帝的英明睿智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入思考。“万方归贡篚,四海混车书”描绘了天下统一,四方来朝的盛世景象,体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接下来的“问道回轩驾,巡方奉舜舆”,则强调了皇帝南巡不仅是巡视四方,更是寻求治国之道,遵循古代圣王的传统,表现了皇帝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最后一句“非熊如入梦,能载渭川渔”,用周文王梦非熊得吕尚的典故,表达了对皇帝能够招揽贤才、治理国家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宏大,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皇帝南巡的赞美和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憧憬。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