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诃林异上人奇峰精舍

城西古树枝相樛,云是神僧手所植。 青皮赤文十抱强,虎攫虬奔人莫识。 几度摩娑行树底,爽气阴风振泉石。 顷来溽暑常伏枕,怅望禅栖杳难即。 清晨剥喙闻扣门,倏见磥砢悬素壁。 雪山灵草光照眼,祗园宝花乱相射。 跏趺座上尔为谁,庞眉电目仍霜髭。 楞伽万遍口能诵,毗邪丈室身不移。 白茆况迩诃林井,大士曹溪曾灌顶。 胜地犹依龙象力,清地屡照鸾凰影。 吾师日长绕百过,雨折风披何碎琐。 香炉仙乐知有无,宝胜铢衣飘婀娜。 只今甲子旬五日,种花谁见还成果。 予生苦遭尘网缚,依止清凉无不可。 此图此树俱幻迹,况涉言词计应左。 披图且谢门徒归,野客吟成山叶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樛(jiū):向下弯曲的树枝。
  • 青皮赤文:指树皮青而有纹理。
  • 溽(rù)暑:指盛夏气候潮湿闷热。
  • 剥喙(huì):意为敲门。
  • 磥砢(lěi luǒ):形容众多委积的石头。
  • 跏趺(jiā fū):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双足交叠而坐。
  • 楞伽(léng qié):佛教经典。
  • 毗邪(pí xié):又作“毗耶”,维摩诘居士的住处,这里借指禅房。
  • 白茆(máo):一种水草。
  • 龙象:指修行勇猛、具有大力的人,这里指高僧。
  • 宝胜铢(zhū)衣:用珍宝装饰的袈裟。

翻译

在城西有古老的树枝相互交织,据说这是神僧亲手所种植。 树皮青而有纹理,树干周长超过十抱,像虎爪攫取、虬龙奔走般奇特,常人难以辨识。 我多次在树下抚摸徘徊,清爽的气息和阴凉的风使泉水和石头都为之振动。 近来闷热的暑天我常伏枕而卧,怅然远望那禅修的地方,难以到达。 清晨听到敲门声,忽然看见众多委积的石头悬在素壁之上。 雪山上的灵草光彩照人,祗园里的宝花交相辉映。 在跏趺座上的你是谁呢?浓眉大眼,仍然霜白的胡须。 能够熟练诵读楞伽经万遍,在毗邪丈室中身形不动。 白茆靠近诃林井,大士曾在曹溪接受灌顶。 这胜地依然依靠高僧的力量,清静之地多次映照出鸾凰的影子。 我的师父每天长久地围绕此地经过,风雨的摧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香炉中的仙乐不知是否存在,珍宝装饰的袈裟飘逸婀娜。 如今已是甲子旬的第五天,种花的人谁能看到开花结果呢。 我这一生苦于被尘世的网束缚,依靠这清凉之地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这幅图和这棵树都是虚幻的痕迹,何况涉及到言语的描述,估计也未必准确。 展开这图姑且辞别门徒回去,山野之客吟成诗句,山叶也随之飘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诃林异上人奇峰精舍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其的感受。诗中通过对古树枝、青皮赤文的树干、凉爽的气息、禅栖之地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禅修之地的向往,同时也感慨自己被尘世所缚。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如“虎攫虬奔”“雪山灵草光照眼,祗园宝花乱相射”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精舍的独特魅力。此外,诗中还提到了佛教的元素,如楞伽经、毗邪丈室、灌顶等,增添了诗歌的宗教色彩。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和人生的思考。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