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凤岐参军之塞上

亭障东行烽堠少,幕庭因得引文儒。 吹笳城上知风色,聚米军前识地图。 翠钿拥回朱鬣马,金杯催劝紫驼酥。 才名不用轻投笔,旧勒燕然尚在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亭障:古代在边疆险要处设置的堡垒。(“障”读音:zhàng)
  • 烽堠:烽火台。(“堠”读音:hòu)
  • 幕庭:营帐。
  • 文儒:指文人儒士。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笳”读音:jiā)
  • 风色:风向。
  • 聚米:指聚米为山,原指画地形以进兵,后形容分析军事形势。
  • 翠钿:用翠玉制成的首饰。
  • :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鬣”读音:liè)
  • 紫驼酥:一种珍贵的食品。

翻译

边疆之行,东边的亭障处烽火台较少,在营帐中因而得以引进文人儒士。在城上吹奏胡笳能知晓风向,在军前聚米为山能辨识地图。华丽的首饰簇拥着红色鬃毛的骏马,金色的酒杯催促着品尝紫驼酥。有才能和名声不必轻易投笔从戎,以前铭刻在燕然山上的功绩如今还在不在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凤岐参军前往塞上的情景。诗的首联描述了边塞的情况以及对文人儒士的重视。颔联通过“吹笳城上知风色,聚米军前识地图”表现了军人在边疆的军事素养和智慧。颈联则描写了军中的奢华场景,“翠钿拥回朱鬣马,金杯催劝紫驼酥”,展现出了一种别样的氛围。尾联“才名不用轻投笔,旧勒燕然尚在无”,表达了对江凤岐的期望,希望他能建立功勋,同时也暗示了对前人功绩的思考。整首诗意境开阔,既有对边塞景象的描绘,又有对军人职责和使命的思考,语言优美,富有韵味。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