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常汪公干移居北园和季常

匡济知无术,年来学闭关。 清时难再得,白发任相拚。 龙卧无高辙,鸡栖止半间。 未论今日是,谁喜一生閒。 北户凉初入,南营静可扳。 圜中脩净业,城里见青山。 但取襟期在,宁知步履艰。 应门期独鹤,策杖代双鬟。 酒自赊来得,书从借不还。 栖迟惭下榻,谈笑得开颜。 更喜新诗就,烦君细细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匡济:匡正救助。(“匡”,kuāng)
  • 闭关:闭门谢客,断绝往来。
  • 清时:清平之时,太平盛世。
  • 龙卧:喻高士隐居。
  • 高辙:显贵者的车辙。喻指高位。
  • 鸡栖:鸡栖息之所,比喻简陋的房舍。
  • 北户:向北的门户。
  • (pān):这里指攀援。
  • (yuán):同“圆”,指佛门。
  • 净业:佛教语,指清净的善业。
  • 襟期:襟怀、志趣。
  • 栖迟:游玩休憩。
  • 下榻:礼遇宾客,此处指受人款待。

翻译

想要匡扶济世却知道自己没有办法,近些年来学着闭门谢客。太平盛世难以再次获得,任凭白发肆意生长。如龙卧般的高士没有高位可求,只能像鸡一样栖息在小小的半间房里。不去讨论今日的状况如何,谁又会喜欢一生都清闲无事呢。 向北的门户刚开始有了凉意进入,南面的营帐安静得可以攀援。在佛门中修行清净的善业,在城里就能望见青山。只要心中的志趣还在,又怎会在意行走的艰难呢。期望有独自的仙鹤来应门,用拐杖代替两个丫鬟(陪伴)。 酒是赊来的,书是借了不还的。游玩休憩时为受到款待而惭愧,谈笑时能够露出开心的面容。更高兴的是新诗写成了,烦请您仔细地删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以及在这种境况下的生活态度和情趣。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力匡济天下的感慨,以及选择闭门谢客的心境。接着描述了现实的困境,如难以再得的清平盛世和无奈的白发丛生,以及高士不得志、只能居于简陋之所的现状。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消沉,他在北园的生活中,仍能感受到一些宁静和美好,如北户的凉意、南营的安静,以及在城中望见青山的景致。他认为只要保持着自己的襟怀和志趣,就不会被现实的艰难所打倒。诗中还提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如赊酒、借书、期望仙鹤应门、用拐杖代替丫鬟等,展现了一种别样的生活情趣。最后,诗人对新诗的完成感到高兴,并希望友人能帮忙删改,体现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