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十七夜宋令申给谏招同陈蕊亭吏部待月虎丘石上作
石涧听泉泠,银瓶转长绠。
美人发纤喉,汲起霓裳影。
露垂发簪重,杯光堕金凤。
三弦学人语,四坐嘿如梦。
节短又声长,但觉吹微香。
赋风怜宋玉,为雨恨襄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绠(gěng):汲水用的绳子。
- 纤喉:纤细的喉咙,这里指美妙的歌声。
- 簪(zān):一种束发的首饰。
翻译
在石涧中倾听着泉水的泠泠之声,用银瓶通过长绳汲取泉水。美人展开纤细的喉咙歌唱,歌声仿佛能汲起如霓裳般的美丽身影。露水使得头发上的簪子变得沉重,酒杯的光芒映照着上面的金凤图案。三弦的声音仿佛在学人说话,四周的人都安静下来,仿佛沉浸在梦中。节奏短促而声音悠长,只觉得有微微的香气吹来。以风作赋怜悯宋玉,因雨生恨埋怨襄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在虎丘石上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听泉、美人歌唱、露重、杯光、三弦之声等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美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从石涧的泉水声到美人的歌声,再到三弦的乐音,声音的描绘丰富多样,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一些情感元素,如“赋风怜宋玉,为雨恨襄王”,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内涵。整体上,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细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中秋夜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