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用晦

三江晴色起飞鸿,芳讯遥传自楚宫。 紫气独看南斗外,阳春多在郢楼中。 薄游岂有裾堪曳,上客多惭瑟未工。 湖海一身从此去,澧兰吟望思无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江:有多说,可指众多水道,这里泛指江河。
  • 飞鸿:飞行着的鸿雁,也可借指书信或信使。
  • 芳讯:美好的讯息。
  • 楚宫:楚国的宫室,也可泛指荆楚地区。
  • 紫气:古人认为紫气是祥瑞之气。
  • 南斗:星名,即斗宿,在南方。
  • 阳春:温暖的春天,也可比喻高雅的艺术或文学。
  • 郢楼:代指郢地的楼台,郢,战国时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
  • 薄游:漫游,随意游览。
  • (jū):衣服的大襟,这里代指衣服,也常用来表示环境、地位等对人的束缚阻碍。
  • 上客:尊贵的客人。
  • (sè):古代一种弦乐器,这里指弹奏瑟的技艺。
  • 澧(lǐ)兰:澧水边上的兰花,常用来比喻高洁的人品或美好的事物。

翻译

众多江河的上空晴光万里,飞翔的鸿雁带来了你的消息,这美好的讯息从遥远的荆楚地区传来。我独自遥望南方天空外的祥瑞紫气,感觉温暖的春天大多存在于郢地的楼台之中。随意漫游怎会有拘束阻碍,我惭愧面对尊贵的客人,自己弹奏瑟的技艺并不精湛。从此我将孤身一人漂泊于湖海之间,面对澧水边上的兰花吟哦远望,思绪无穷无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用晦的回应。首联通过“三江”“飞鸿”“芳讯”“楚宫”等意象,描绘出消息传来的情景,富有画面感。颔联中“紫气”“南斗”“阳春”“郢楼”,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同时也可能暗示着对方所在之地的繁荣或对方的才华。颈联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感慨和对社交场合的一些思考,“薄游岂有裾堪曳”体现出一种对束缚的超脱,而“上客多惭瑟未工”则流露出一丝自谦。尾联“湖海一身从此去,澧兰吟望思无穷”,展现出作者即将踏上漂泊之旅的心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思念,给人以悠远的意境。整首诗用典恰当,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将作者的复杂情感巧妙地融入到景物描写和自我表达之中。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