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比喻战争或战乱。(“烽”,读音:fēng)
- 郭隗台:指招良才的地方。相传战国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纳天下贤士。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
-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
- 玉树:神话传说中的仙树。这里喻指优秀的文学作品。
- 椒花颂酒杯:《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后常用以指春节之颂词。
- 赐金:赏赐金钱。
- 计吏:古代州郡掌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
- 周南留滞: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后常用来指有才德的人得不到升迁或重用。
翻译
战乱之后没想到老朋友会前来,我们握手一同登上郭隗台。 宫殿北面的局势变幻,双剑仍在;西山的苍翠景色,让人双目为之一开。 等待着能够写出如玉树般优秀的词赋,暂且对着椒花饮酒作颂词。 听闻朝廷赏赐金钱给了许多计吏,而我却像太史公留滞周南一样,虽有才华却得不到重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战乱后与友人相聚时所作,表达了对时事的感慨和自身处境的无奈。首联通过“烽烟”点明背景,“故人来”“同登郭隗台”则表现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和对招揽贤才的期盼。颔联写北阙的风云变幻和西山的苍翠美景,形成一种对比,暗示了外界局势的不稳定和内心对美好景色的向往。颈联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和对节日的庆祝,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现实的逃避。尾联则借“赐金多计吏”和“周南留滞”的对比,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意境深远,语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