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吕肇庆仁甫

李郭仙舟昔见同,别来三度值秋鸿。 淹留冀北浮云异,梦想嵩台落月空。 涨海几回频奏捷,将军终自不言功。 丹砂早晚寻勾漏,短榻相从拟盖公。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李郭仙舟:比喻知己相处,不分贵贱,亲密无间。典出《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因与李膺(yīng)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故用此典。
  • 秋鸿:秋天的鸿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时光的流逝。
  • 淹留:羁留,逗留。
  • 冀北:古代冀州的北部,泛指中原地区。
  • 嵩台:在河南登封,这里借指作者思念的地方。
  • 涨海:南海的古称。
  • 勾漏:山名,在今广西北流县东北。古代传说,葛洪曾在勾漏山炼丹。这里借指求仙访道之地。

翻译

昔日我们曾如李膺和郭太般同乘一舟,亲密无间,如今分别后,已三度见到秋鸿。 我在冀北羁留,这里的情况如浮云变幻,心中梦想着嵩台的落月,却终究成空。 在南海多次传来捷报,将军最终还是从不居功自傲。 我想早日去勾漏山寻找丹砂,求仙访道,希望能与你如盖公一般,短榻相从,畅谈终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吕肇庆仁甫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诗的首联通过回忆过去与友人的亲密交往,以及如今分别后的时光流逝,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颔联描述了自己在冀北的羁留生活,以及对远方的思念和梦想的落空,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颈联则提到了在南海的捷报和将军的功高不自傲,可能是在借此事表达对一种高尚品德的赞美。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求仙访道的向往,以及希望能与友人再次相聚,共同探讨人生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用典恰当,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