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鸿沟

沟中流水已成尘,沟畔荒凉起暮云。 大抵关河须一统,可能天地更平分。 烟横绿野山空在,树倚高原日渐曛。 方凭征鞍思往事,数声风笛马前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抵:大概,大都。
  • 关河:泛指山河。
  • 一统:统一。
  • 可能:岂可能够。
  • 平分:平均分配,这里指天下被分割。
  • ****曛(xūn):落日的余光。
  • 征鞍:指旅途中的马。

翻译

鸿沟里的流水早已化作灰尘,鸿沟岸边一片荒凉,傍晚时分暮云涌起。大概这天下的山河应该归于统一,怎么可能任由天地长久地被分割。烟雾弥漫在碧绿的原野上,山川依然在那里,树木倚靠在高原上,夕阳的余晖逐渐黯淡。我正骑在马上,凭倚着马鞍,沉思着过往的往事,忽然在马前听到了几声风中传来的悠扬笛声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行经鸿沟所见的荒凉之景,引发诗人对历史与现实、国家统一等问题的思考。首联“沟中流水已成尘,沟畔荒凉起暮云”,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鸿沟的荒芜,营造出哀婉凄凉的氛围。颔联“大抵关河须一统,可能天地更平分”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期盼,认为山河应该一统,不应长久分裂。颈联“烟横绿野山空在,树倚高原日渐曛”进一步渲染了萧瑟的景象,以景衬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尾联“方凭征鞍思往事,数声风笛马前闻”,从沉思中被风笛打断,使画面更具层次感与画面感,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增添了全诗的韵味。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历史遗迹的感怀,又有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吕蒙正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谥文穆,赠中书令。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