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忆挂孤帆东海畔,咫尺神山,海上年年见。几度天风吹棹转,望中楼阁阴晴变。 金阙荒凉瑶草短,到得蓬莱,又值蓬莱浅。只恐飞尘沧海满,人间精卫知何限。
拼音

注释

挂孤帆:即挂帆,乘船出发。唐·李太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咫(zhǐ)尺神山:语本唐·李义山《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宋·杨梦锡《水调歌头》:「云海渺空阔,咫尺是蓬山」。 「忆挂孤帆东海畔,咫尺神山」句:喻自己对政治理想的追求。青年时代的静安,思想上倾向于温和的改良运动。光绪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九八年),静安自故乡海宁前往上海,寻求新学,在维新人士主办的《时务报》中担任书记校对,业馀时间则前往罗振玉所办的东文学社,师从日本人藤田丰八学习外语及理化等近代科学。光绪二十七年(西元一九〇一年)秋,静安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物理学校,并研究哲学、心理、伦理等学科。此即静安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亦即本词中言及的「挂帆东海」。 棹(zhào):船桨,此指船。 「望中楼阁阴晴变」句:宋·文与可《无为山寺》:「云中楼阁自阴晴。」望中,视野之中。 「几度天风吹棹转,望中楼阁阴晴变」句:喻自己追求的失败。静安于《时务报》任职不久后,戊戌政变爆发,维新人士多遭捕杀或贬逐,这对静安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刺激。此后,静安又醉心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受叔本华影响,思想感情日趋悲观失望。在此阶段,静安发表了相当多忧心国事的文章。如《教育小言十则》:「学术之绝久矣!昔孔子以老者不教、少者不学为国之不祥;闵子马以原伯鲁之不悦学,而卜原氏之亡。今举天下之人而不悦学,几何不胥人人为不祥之人,而胥天下而亡也!」《教育小言十三则》:「夫至道德、学问、实业等皆无价値,而惟官有价値,则国势之危险何如矣! 」 另,上阕典出《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 金阙:仙人、天帝所居的宫阙,此处亦有影射淸廷之意。 瑶草:仙草。汉·东方曼卿《与友人书》:「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五代·冯正中《鹊踏枝》:「霜落小园瑶草短。」 「到得蓬莱,又値蓬莱浅」句:典自《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金阙荒凉瑶草短,到得蓬莱,又値蓬莱浅」句:喻世事的变化无常。 尘扬沧海:典自《神仙传·王远》:「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宋·张芦川《陇头泉》:「三十年黄粱未熟,沧海扬尘。」此喻世间的沧桑巨变。 精卫:《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此喻矢志不移的精魂。 何限:多少。
王国维

王国维

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 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