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 寿铅山陈丞及之

富贵不须论,公应自有。且把新词祝公寿。当年仙桂,父子同攀希有。人言金殿上,他年又。 冠冕在前,周公拜手。同日催班鲁公后。此时人羡,绿鬓朱颜依旧。亲朋来贺喜,休辞酒。
拼音

注释

感皇恩:唐教坊曲名,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七句,四仄韵。陈晋之《乐书》:「祥符中,诸工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曲有双调《感皇恩》。」《金词》注:「大石调。」《中原音韵》注:「南吕宫。」党竹溪词,名《叠萝花》。 「寿铅山陈丞及之」:四卷本丙集作「寿陈丞及之」。 陈丞及之:《淳熙三山志·卷三·人物》,绍熙元年庚戌余复榜:「陈与行,字叔达,罗源人。子拟,同榜。」又「陈拟,字及之,罗源人。父与行,同榜。终通直郎。」 「富贵不须论,公应自有;且把新词祝公寿」句:《史记·卷七十九·蔡泽传》:「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而从唐举相,曰:『吾闻先生相李兑,曰「百日之内持国秉」,有之乎?』曰:『有之。』曰:『若臣者何如?』唐举孰视而笑曰:『先生曷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泽知唐举戏之,乃曰:『富贵吾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寿也,愿闻之。』唐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蔡泽笑谢而去。」 「当年仙桂,父子同攀希有」句:谓陈及之父子于绍熙元年(西元一一九〇年)同榜进士及第。下「人言金殿上,他年又」句则祝其父子同登庙堂之上。 「冠冕在前,周公拜手,同日催班鲁公后」句:谓陈及之父子于绍熙元年(西元一一九〇年)同榜进士及第。下「金殿」二句则祝其父子同登庙堂之上。《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旦〉》:「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彊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于是卒相成王,周公卒,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春秋公羊传·文公十三年》:「周公何以称太庙于鲁?封鲁公以为周公也。周公拜乎前,鲁公拜乎后。曰:生以养周公,死以为周公主。」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