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叶仲洽:名籍事历均未详。
「是处移花是处开」句:唐·白居易《移牡丹栽》诗:「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是处」为到处或处处之意。
「背人翠羽偷鱼去」句:唐·白居易《题王家庄临水柳亭》诗:「翠羽偷鱼入,红腰学舞回。」
黄须:谓黄蜂。
「掀老瓮,拨新醅」句:唐·白居易《醉吟先生传》:「因自吟咏怀诗,吟罢自哂,揭瓮拨醅,又饮数杯,兀然而醉。」
「日高盘馔供何晚,市远鱼鲑买未回」句:唐·杜甫《客至》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序
这首词是致叶仲洽的。它以描叙日常生活现象为主,感慨兴废,畅叙友情,语浅意深。词的上阕志慨。起句写花之易活。白居易说牡丹「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此句把牡丹换成花,把「百处」换成「是处」,言花不论移植到什么地方,它都能在那里开放,这样一改,不但说明花的生命力极强,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如果说第一句写自然现象,而第二句则写社会现象,写池台的兴废。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世家大族,他们都有兴有衰,而他们的池沼楼台,也有兴有废,从古至今,不知经历了多少兴废过程,和自然现象相比,就不能不感慨系之,从而表现了作者对政治、对世事的淡漠与鄙弃。「背人」二句写昆虫与禽鸟的向、背。言翠羽可以捕鱼,它却背人而去;黄蜂可以抱蕊,它却趁蝶而来。世界上万事万物,各有其活动规律,不必强求一律,贵在随缘自适而已。词的下阕写待客。孔融有云:「座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掀老瓮」三句所写与其意同。言揭开老酒坛的盖子,把新酿造的酒汲取出来,有客人来时就同他喝上几杯,借以畅叙幽怀,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的一片真诚,也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热情招待。如果说以上二句写备酒,而末尾二句则写供馔,进一步写其待客之真诚。在这里,作者采取了欲扬先抑手法,先写供馔之晚,然后再写待客之诚,为了招待客人,不惜破费,到很远的集市上去买鱼肉,这样不仅交待了供馔晚的原因,更主要地说明了作者殷勤待客,表现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些呢?目的无非有二。一是说不论池台如何兴废,社会如何变迁,人间的友谊是长存的,他同叶仲洽的友谊自然也不例外。二是说他对朋友是真诚的,也是热情的,向来以美酒佳肴相招待,对叶仲洽当然也不例外,企盼叶仲洽能来相会。这也许是他想说而未说出的话,可知此词「淡语皆有味」,值得读者反复寻绎。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丑奴儿 · 醉中有歌此诗以劝酒者,聊檃括之 》 —— [ 宋 ] 辛弃疾
- 《 水调歌头 》 —— [ 宋 ] 辛弃疾
- 《 玉蝴蝶 · 叔高书来戒酒用韵 》 —— [ 宋 ] 辛弃疾
- 《 满江红 · 老子当年 》 —— [ 宋 ] 辛弃疾
- 《 卜算子 · 千古李将军 》 —— [ 宋 ] 辛弃疾
- 《 玉楼春 · 用韵呈仲洽 》 —— [ 宋 ] 辛弃疾
- 《 杏花天 · 病来自是于春嬾 》 —— [ 宋 ] 辛弃疾
- 《 临江仙 · 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