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拼音

注释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一作“渔父词”。 采石: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为江流最狭之地。历代南北征战,多在此渡江。后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渡江攻刘繇,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王浑帅师取吴,南朝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侯景渡江趣建康,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韩擒虎济师破陈,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曹彬渡江取南唐,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虞允文邀击金主完颜亮南犯之师,均在此地。 一川:一片。 落日熔金:宋·廖世美《好事近·夕景》:“落日水熔金,天淡暮烟凝碧。”宋·李清照《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暮云合碧。” 选甚:不论甚么。 风波一任:宋·李献民《云斋广录·唐御史》:“御史唐介挈家渡淮,至中流忽有大风,波涛泛滥,舟人甚恐,以为不免饲鱼鳖矣。公乃朗吟诗云:‘圣宋非狂楚,清淮异汨罗。平生仗忠信,今日任风波。’日暮,舟济南岸,众乃欣然。” 别浦:河流流入江海之处。 闲管兴亡:宋·苏轼《将军树》:“不会人间闲草木,豫人何事管兴亡”。 则甚:做甚、做什么。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虞允文以一万兵力与四万金军激战采石矶,打败金军。但因朝廷议和,虞允文被迫离开相位,调任四川宣抚使,死在任所。辛稼轩于淳熙五年过采石矶,以渔父口吻作此词,明为宽慰虞允文,实则抒不平之气。 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下阕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削翠:形容悬崖如刀削般呈现翠绿色。
  • 熔金:本指熔化金属,这里形容落日余晖像熔化的金子般灿烂。
  • 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称浦,也称别浦。
  • (kuài):把鱼、肉切成薄片。

翻译

千丈高的悬崖像是被刀削出翠色,一整条河流上落日的余晖仿佛熔化的黄金。白鸥来来去去本来就没有什么心思。管它什么风波随便它去。 河流入江海之处的鱼肥美得可以做成鱼片,前面村子的美酒值得重新斟满。千年的往事已经深深沉浸。何必去操心国家的兴亡呢。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边的优美风光以及一种闲适自在的心境。上阕通过“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的描写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壮丽与辉煌,以白鸥无心任风波来体现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下阕则写了江边鱼肥酒美,以及对千年往事的淡然,最后表达出一种不关心兴亡,只追求自在逍遥的生活情怀。全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宏大,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