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 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

悠悠莫向文山去,要把襟裾牛马汝。遥知书带草边行,正在雀罗门里住。 平生插架昌黎句,不似拾柴东野苦。侵天且拟凤凰巢,扫地从他鸜鹆舞。
拼音

注释

文山:《大明一统名胜志·福州·侯官县·名胜》:“稍南为文山,宋隐士郑育居之,太守黄裳数造访焉,因砌石为路,榜曰文山。文山有小浦缭绕而纳潮汐,江口万安桥跨之。”按:黄裳于北宋末守福州,则元英必即是郑育的后人也。 “要把襟裾牛马汝”句: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书带草:晋·伏琛《三齐记略》:“郑康成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山下草如薤,叶长尺馀,人号康成书带草。” 雀罗门:形容宾客很少,家里很安静或社会交往很少。《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黯郑当时传》:“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tián)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平生插架昌黎句”句:韩愈(西元七六八年—西元八二四年),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因韩氏是昌黎(今河北昌黎)的望族,又称韩昌黎。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按:唐·李泌封邺侯。 “不似拾柴东野苦”句:孟郊字东野,湖州人。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取孟郊《赠崔纯亮》诗“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等句以为清奇僻苦主。唐·孟郊《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诗:“我愿拾遗柴,巢经于空虚。” 凤凰巢:唐·韩愈《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南山有高树,花叶何衰衰。上有凤凰巢,凤凰乳且栖。” 扫地:《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唐·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新唐书·卷一百九·祝钦明传》:“祝钦明字文思,京兆始平人。……擢明经,为东台典仪。永淳、天授间又中英才杰出,业奥《六经》等科,拜著作郎,为太子率更令。……初,后属婚,上食禁中,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huǎn)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景云初,侍御史倪若水劾奏:‘钦明、山恽等腐儒无行,以谄佞乱常改作,百王所传,一朝墯放。今圣德中兴,不宜使小人在朝,请斥远之,以肃具臣。’乃贬钦明饶州刺史,山恽括州刺史。钦明于《五经》为该淹,自见坐不孝免,无以澡祓(fú),乃阿附韦氏,图再用,又坐是见逐,诸儒共羞之。后徙洪州都督,入为崇文馆学士,卒。” 鸲鹆(qúyù)舞:乐舞名,亦名“鸲鹆舞”。《晋书·卷七十九·谢尚传》:“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便著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长史、谢仁祖同为王公掾。长史云:‘谢掾能作异舞。’谢便起舞,神意甚暇。王公熟视,谓客曰:‘使人思安丰。’”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