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送汤朝美司谏自便归金坛
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
活国手,封侯骨。腾汗漫,排阊阖。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当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笑江头、明月更多情,今宵缺。
拼音
注释
送汤朝美司谏自便归金坛:四卷本甲集作“送汤朝美自便归”。淳熙三年,汤朝美因罪贬谪,送边缘之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编管,後遇赦量移信州,後再遇赦而得“自便”归还金坛(宋为江南东路镇江府之属县)。
汤朝美司谏:《京口耆老旧传·卷八·〈汤鹏举传·汤邦彦传〉》:“邦彦,鹏举孙,子朝美,以祖荫入官。主崑山簿。未几,中乾道壬辰博学宏制科。丞相虞允文一见如旧,除枢密院编修官。允文宣抚四川,辟充大使司幹办公事。明年允文薨。……时孝宗锐意远畧,邦彦自负功名,议论英发,上心倾向之,除秘书丞,起居舍人,兼中书舍人,擢左司谏兼侍读。论事风生,权幸侧目。上手书以赐,称其‘以身许国,志若金石,协济大计,始终不移’。及其他圣意所疑,辄以诹问。御笔具藏於家。使金还,坐贬。淳熈末,复故官,归乡里,其才益老,朝廷将收用之,未几卒。邦彦性开爽,善谈论,乐施与。少时颇有积榖,尽散以拯乡党之饥。平时周人之急,惟力是视。南归坐贫,自譬‘乾义井’云。”
“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句:北宋·王讜《唐语林·卷六·补遗》:“韩退之有二妾,一曰绛桃,一曰柳枝,皆能歌舞。初使王庭凑,至寿阳驿绝句云:……盖寄意二姝。’逮归,柳枝逾垣遁去,家人追获;故《镇州初归》诗云:‘别来杨柳街头树,摆乱春风只欲飞。惟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自是专宠绛桃矣。”
儿女灯前和泪拜:北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山谷每与余言,谢师厚七言绝类老杜,但人少知之耳。如‘倒著衣裳迎户外,尽呼儿女拜灯前’,编之《杜集》无愧也。”
鸡豚社里归时节:唐·韩愈《南溪始泛三首·其二》诗:“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唐·张演(一说唐·王驾)《社日》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句:西汉·刘向《说苑·卷十·敬慎》:“常摐有疾,老子往问焉。……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摐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曰:‘嘻,是已’”宋·苏轼《送刘攽倅海陵》诗:“君不见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莫誇舌在齿牙牢,是中惟可饮醇酒。”
活国:四卷本作“治国”。《南史·卷四十六·王广之传》:“(王广之)子珍国字德重,仕齐为南谯太守,有能名。时郡境苦饥,乃发米散财以振穷乏。高帝手敕云:‘卿爱人活国,甚副吾意。’”按:汤朝美亦有以私积赈穷乏事。《京口耆老旧传·卷八·〈汤鹏举传·汤邦彦传〉》:“邦彦性开爽,善谈论、乐施与,少时颇有积榖,尽散以拯乡党之饥。平时周人之急,惟力是视。南归坐贫,自譬‘乾义井’云。”
封侯骨:《汉书·卷八十四·翟方进传》:“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微贱,至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己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
腾汗漫:西汉·刘安《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见一士焉,……卢敖与之语,……若士者,齤然而笑曰:‘……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若士举臂竦身,遂入云中。”
排阊阖: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东汉·王逸注:“阊阖,天门也。”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经纪山川,蹈腾昆崙,排阊阖,沦天门。”
当日:四卷本作“常日”。
中年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