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悠然政须两字,长笑退之诗。自古此山元有,何事当时才见,此意有谁知。君起更斟酒,我醉不须辞。
回首处,云正出,鸟倦飞。重来楼上,一句端的与君期。都把轩窗写遍,更使儿童诵得,归去来兮辞。万卷有时用,植杖且耘耔。
拼音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唐朝大曲有《水调歌》,宋·王灼《碧鸡漫志·卷四·〈水调〉》:「按《隋 唐嘉话》: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即是水调中制歌也。世以今曲《水调歌》为炀帝自制,今曲乃中吕调,而唐所谓南吕商,则今俗呼『中管林钟商』也。」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双调,九十五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亦有前后阕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傅岩叟:宋·陈文蔚《陈克斋文集·卷十·傅讲书生祠记》:「铅(Yán)山 傅岩叟,幼亲师学,肄儒业,抱负不凡,壮而欲行爱人利物之志。命与时违,抑而弗信。……时稼轩 辛公有时望,欲讽庙堂奏官之,岩叟以非其志,辞,辛不能夺。议遂寝。……岩叟虽无轩冕之荣,开径延宾,竹深荷净,暇时胜日,饮酒赋诗,自适其适,不知有王公之贵。岂非忧人之忧,故能乐已之乐,是不可以不书。因亦附见云。岩叟名为栋,尝为鄂州州学讲书。」
悠然阁:宋·陈文蔚《题传岩叟悠然阁·其三》诗:「悠然君之心,非古亦非今。忘言犹有诗,无弦安用琴。渊明此时意,千载无知音。但见登阁时,山高白云深。」自注:「岩叟命名时,予适同登阁。」
「悠然政须两字,长笑退之诗。」句:唐·韩愈《南山》诗凡百有二韵。
「自古此山元有」句:《晋书·卷三十四·羊祜(Hù)传》:「羊祜,字叔子,泰山 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Xiàn)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云正出,鸟倦飞。」句: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植杖且耘耔」句: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鹧鸪天 · 郑守厚卿席上谢余伯山,用其韵 》 —— [ 宋 ] 辛弃疾
- 《 浣溪沙 · 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 —— [ 宋 ] 辛弃疾
- 《 浣溪沙 · 赋清虚 》 —— [ 宋 ] 辛弃疾
- 《 鹧鸪天 · 再赋牡丹 》 —— [ 宋 ] 辛弃疾
- 《 踏莎行 · 和赵国兴知录韵 》 —— [ 宋 ] 辛弃疾
- 《 西江月 · 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 》 —— [ 宋 ] 辛弃疾
- 《 玉楼春 》 —— [ 宋 ] 辛弃疾
- 《 临江仙 》 —— [ 宋 ] 辛弃疾